东北网绥化2月16日电北林区通过加大基础投入,文化下乡指导,新农村建设中心户示范引带,一股清新的新文化之风,轻拂北林的广大农村。
北林区津河镇松林村的农民忙完了手里的活后,有个好去处那就是村里的文化活动室,这里有图书、有电脑、有VCD,可以在屋里看书,在屋外的小广场进行文体活动。在以前,整个津河镇文化活动站也没有几件像样的设备。新农村建设开展后,北林区针对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阵地匮乏、投入缺乏、活动贫乏等问题,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改造和恢复了21个乡级文化活动站,兴办了50家农民书屋,装备了近60万元的农民爱看实用的书籍。去年,北林区又投入资金350多万元,在6个乡镇建成颇具规模的文化活动小广场、6处农民公园,并为全区21个乡镇(办事处)的60多名骨干文体活动中心户购买了二胡、板胡、电子琴、架子鼓等大批的文体器材,极大地调动了乡镇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夯实基层群众文化基础。
北林区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已持续开展了10多年。近年来,北林区开展了“金色田野”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动,不间断的农村文化服务活动受到普遍欢迎。2008年,北林区文体局为农民送戏20场,放映数字电影50场,赠送图书1050册,送报1000余份,为广大村民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北林区西太平村马维申是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中心户,60多岁的他,年轻时就喜欢吹拉弹唱,家里大鼓、锣、板胡、二胡等一应俱全,他经常利用农闲时节组织邻里们开展文化活动,村里爱唱两口、吹两曲的村民都聚在一起,老马成了村里的文化主角。马维申这样呱呱叫的文化主角只是北林区新农村建设(文体)中心户的一个缩影。北林区注重培养乡土文化能人,区文工团的专业老师经常下乡指导、培训,手把手地传授文化技能,提升新农村建设(文体)中心户的水平。
如今,北林区2083名新农村建设(文体)中心户活跃在村屯,扭秧歌、跳交际舞、下象棋等已成为农村业余文体活动的“主餐”,相继建起的村民文化活动室与文化活动广场,成了村民舒展筋骨、愉悦心情的好去处。新农村建设在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