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又见炊烟升起的时候,就见村民抱柴火忙做饭。可如今,在海伦市广大农村不见炊烟升起也能闻饭菜香;现在的农家也都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劳作完一天舒舒服服地洗个澡,那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原来农民出行那是个慢啊,村屯路坑坑洼洼,如今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通向远方,于是家家有了摩托车或者电动车助行,方便又快捷。你看,新能源给海伦农民带来多么大的便利啊。
自从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海伦广大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甜蜜,并逐步树立起“节约能源光荣,浪费能源可耻”、“发展清洁能源,再造碧水蓝天”,“沼气节能又环保,惠农政策确实好”等环保理念,其中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电动车这些“环保节能专家”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
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
在新能源建设进程中,海伦市广大农户以前使用的煤炉子如今已换成了清洁、环保、节能的燃气灶。该市能源办主任朱永军告诉笔者:“没建沼气之前,家里平均三个月用一罐液化气,这就近百元,一月电费是50多元,庄稼地里一年光化肥钱就得好几百,一年下来,这些费用得2000元。用上沼气后,这些钱不仅都省了下来,还改善了环境,减少了污染。产生的沼气可以烧水做饭,沼液可以喂猪,沼渣作为有机肥料上庄稼更是好。”近年来,该市投资百万元全力保障和支持农村沼气池建设。沼气的利用“点亮”了农民新生活,使昔日的农家小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畜粪便、柴草、树枝等投入沼气池,变成了可供照明、做饭、烧水的“绿色燃料”,改变了过去夏天臭水坑、苍蝇嗡嗡嗡的落后状况,庭院环境焕然一新。正如沼气户刘吉顺所说,沼气进农家,幸福咱大家。
热水器当家
笔者日前在福民乡自由村采访时,无意间看到一幕农村生活习俗与社会共同进步的喜人现象:洗澡盆,这个农家最常见、最普通、使用频率最高的日用品,正日渐“下岗”了。
自由村村民陈述忙着搬新家。通过种养业和做瓦工富裕起来的陈述,去年花了8万元建了近70平方米的新房。房间里应有尽有,新安装的热水器已经使用,劳累了一天的主人可以随时在家中洗澡。主人高兴地对笔者说,以前洗澡一家人都是用一个洗澡盆,不干净、不卫生,现在有了热水器太方便了,洗澡盆再也用不上了,只好“下岗”喽。
电动车助行方便又快捷
去年以来,为解决困扰农民出行难的问题,海伦市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新修乡村公路500多公里,全市实现了大部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丰山乡是海伦市比较边远的乡镇之一,距市里50多公里,去年修通通乡水泥路后,仅一个月时间全乡就有200多户人家买了电动车、摩托车。张凤涛以前天天去各乡镇贩运狗,不仅天天要早出晚归,而且累得腰酸背疼,现在好了,原来去贩卖一趟狗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如今一个小时就行了。老张说:“自从有了电动车,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累了、精神也好了,早早去早早回,效率高多了,每天都比以前多挣100多元钱。”
“骑自行车累、等车太久,不骑电动车骑什么!再加上没有噪音、没有污染、省油省钱。”“坐汽车来回至少要十几元,一个多小时。电动车充一次电也就两三块钱,可以骑30公里以上,划算!”近年来,电动车以其轻便、经济、环保等特点成为了百姓的“新宠”。过去出门“慢吞吞”,如今出门“一阵风”,这是今天海伦农民出行方便、快捷的新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