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2月6日电几年前,庆安县勤劳镇农民胡永志只身一人到上海烤饼出卖,如今胡永志举家迁到上海,拥有23家烤饼连锁店,年收入二三十万元。在胡永志的带动下,勤劳镇300多户农民在上海创办了烤饼店,形成了“一条街”、“烤饼区”,每家年纯收入5万多元。庆安烤饼,香透了上海,香飘大江南北20多个大中城市,烤饼的人有2400多人。
庆安烤饼,劳务经济的一个品牌。
打造劳务经济品牌,成为近两年庆安县委、县政府推进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点,通过技能培训、鼓励创业、群体性发展基地等举措,力争输得出、留得住、挣得多、拿得回,不断提升劳务经济的效益质量和社会效应。
据主抓劳务经济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学权讲,2008年庆安县劳务经济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从务工型向创业型转变”、“从短期流动输出向长期稳定就业转变”的战略,通过宣传积极引带、培训提高质量、能人带动基地市场化发展,全方位服务壮大规模,使劳务经济形成了产业化发展态势。
截至目前,庆安县共输出富余劳动力6.7万人,常年稳定性输出转移人数达5.8万人,跨国劳务人员达到2000人次,劳务经济创收6亿多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799元。
通过典型宣传引带,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敢于走出家门、县门,主动寻找创业增收门路。县里利用春节前后各类劳务经济能人回乡的机会,以村屯为载体举办务工能人现场说创业经历的座谈会,激励外出农民工坚定信心。文化、广电等部门通过送戏下乡、播放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宣传劳务经济。大宣传氛围带动了劳务经济大发展。胡永志说,他不是第一个出去烤饼的人,而是看了林军等人烤饼的事迹后,萌发了外出创业的念头,大胆地走出去了,才有了今天的事业。
提高劳务人员技能的培训,劳务经济的质量效益不断放大。仅去年庆安共争取专项培训资金126.5万元,依托技校、宇翔电脑学校等6家“阳光工程”基地培训农民工3500人,就业率达90%以上。强化对没有升入高中的青年劳动力技能培训,20%以上学员进入企业就业。
靠能人带动劳务基地稳定发展,形成产业开发。除了庆安烤饼劳务产业,如今庆安县已形成了大连双星市场商品批发、建三江水稻种植等具有规模的劳务经济产业。庆安有近百户农民在大连市从事商品批发行业,农民王维的洗涤剂商品批发经营量占大连市场销量的2/3。这些农民批发商在大连形成了群体,不仅有稳固丰盈的收入,在当地购房置车,成了市民。庆安农民在建三江区域异地开发种植水稻200万亩,相当异地再造了两个庆安水稻种植基地,每户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庆安县还依靠亲缘优势扩大跨国劳务经济总量,重点向韩国、日本、俄罗斯输出。
劳务基地发展到哪,劳务经济服务跟进到哪,为农民工提供更全面、细致的维权、信息等服务。据县劳转办主任张立双说,虽然维权等服务艰难,但再难也要搞好服务,为农民工顺畅输出保驾护航。今年,在大连某海鲜加工企业的庆安76名农民工,因劳动时间过长要求解除劳动合同,企业以企业效益受损为借口拒付工资。张立双等人3次与企业协商,最后与当地政府协调,讨回工资7万多元。像这样的维权服务,去年有30多次。张立双说,今年,在搞好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劳转办将探索外出务工人员的老人赡养、子女上学等委托管理机制,通过依托敬老院、福利院对留守老人进行生活安置;与学校老师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委托监护合同,解决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难题,为外出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