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市如期实现“三个率先”目标综述(中)
去年12月,中国技术创新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在肇东市开发区建设创新项目产业化基地在北京正式签约。
按照协议,中国技术创新有限公司将在哈大齐工业走廊肇东项目区兴建年产300台2兆瓦新型永磁阵列式风力发电机组项目,利用开发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植物改造盐碱地以及开发秸秆生物纤维质制乳酸降解塑料项目产业化基地。这个项目的建成将大大增加肇东市的财源。
新世纪之初,肇东财政收入2亿多元,底子薄,财力制约发展。“抓项目就是抓财源建设,抓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肇东市长张亚忠抓项目的态度十分鲜明。
近年来,肇东市举全市之力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上实现重大突破。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资源招商,这些独具肇东特色的招商方式让肇东人尝到了“甜头”。大招商引来大项目,大项目带来财政大增收。2002年以来,肇东财政总收入以每年1亿多元的速度迅猛增长,2007年财政收入实现了8亿元。
不能在8亿元上止步。去年初,肇东市委二届二次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利用一年时间,在全省实现“三个率先”奋斗目标,率先实现财政收入10亿元是其中的一项。
如何率先实现财政收入10亿元目标?肇东市坚持“好”字优先,紧紧抓住财源建设这一主线,努力实现财源建设上水平、征收管理上水平、支撑保障上水平,做活油财、市财、乡财、理财文章。
榆树林油田是肇东财政的一大支柱。为此,他们做强油财这篇文章,为油田提供治安保障,严厉打击偷盗原油、破坏油田生产设施等违法行为,为油田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成立的榆树林油田办公室提高服务质效,对油田多开“绿灯”少亮“红灯”,多搞“变通”少设“障碍”,确保油田稳定生产、放心经营,同时与油田搞好联络、协调,拓宽合作区域,优化合作模式,提升合作质效,实现共同开发、共同受益,去年油田上缴税金4亿元。
项目是财源。肇东人对项目如此认识。他们把新项目建设作为市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一批新项目的建成投产,为财政增收注入不竭动力。他们为靠现有企业增产实现增收,重点抓住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伊利集团肇东分公司、福和集团、成福集团、汇中锅炉燃料油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东北商业第一街又投资1.2亿元、汇丰兽药投资2600万元、福和制药投资1.3亿元、大庄园肉业投资1亿元进行二期建设;为靠老企业盘活实现增收,重点研究回购不良资产和一批闲置资产的盘活利用,靠资产变现,水泥厂、华澳塑钢、PP-R管等闲置资产和项目通过招商引资走上生产运营轨道,投资4.8亿元的100万吨延迟焦化、投资2.6亿元的五星级酒店、投资1.2亿元的生猪屠宰、蔬菜保鲜加工、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城市污水处理等项目都在顺畅进行中。而垃圾处理、双草营养品加工、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棚户区改造开发、大型食品加工、二氧化碳加工等一批储备项目,将成为今年这个市项目建设的“重头戏”。为靠新项目实现增收,他们把招商引资工作置于各项工作首位,新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31个,引进到位资金13.4亿元。其中亿元项目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千万元以上项目18个。天津宝迪集团和大连成达集团分别投资9亿元、10亿元在肇东建设了生猪一体化项目、肉鸡屠宰项目,项目达产后,可为肇东年上缴税金3.7亿元。为靠房地产开发实现增收,加强房地产开发管理,强化对契税、耕地占用税、二手房交易税和营业税、所得税的征缴。
为做大乡财文章,肇东市各乡镇加大招商、引资、建项力度,在乡镇培育一批财税型产业;抓住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有利契机,争取项目扶持,争得资金支持,多创造税收;广泛联系,主动对接,靠短、平、快的办法,开辟新财源,为乡镇财政增加收入。可以说,在肇东城市项目建设风起云涌之时,乡镇项目建设浪潮也是此起彼伏。农业项目、旅游项目、养殖项目、公益项目,都让农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在培植财源的同时,肇东依法理财,加强收支管理。在财税征收方面,严格依法治税,强化征管手段,加强了对重点行业、重点税种和纳税大户的征管,保持了财政收入的均衡入库,持续增长。特别是对契税征收工作,加强了税源管理,做到了源头控制,实行了一体化管理,使契税征收实现了突破。在支出管理方面,始终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约束,优化支出结构,合理调度资金,做到了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政策和省、市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据统计,2008年,肇东市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2.3亿元,省考核预算收入101388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9445万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25.5%、26.4%和30.3%,财政收入位居全省县级第一位。
成绩载入历史,现在决定未来。刚刚跨入2009年,肇东就已确定了新的财源增长目标:2009年,全口径财政收入、省考核预算收入要比2008年分别增长13%和12%,全口径乡镇财政收入要实现8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