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代表分组审议两个报告侧记
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解决民生问题、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合理利用地表水灌溉、扶持县级医院发展、注重培训教师……15日,出席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我市代表团在分组审议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省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时,本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负责的原则,结合各自的地域特点和工作岗位,围绕上述内容,积极为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进言献策。
王洪烈代表说,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2008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客观地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以及完成预期目标所采取的措施。2008年全省一、二、三产业全面推进,投资、消费、外贸增长较快,速度、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改革、发展、稳定协调统一,总体成绩振奋人心。确定的预期目标鼓舞人心,体现了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及中央和我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导思想明确,主要目标和总体安排切实可行。
王洪烈建议,应通过进一步落实财政支农、金融支农等措施,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应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支出上更多地向劳动者倾斜;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努力缩小省内各地(市)间收入差距;加大力度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活问题。应加大省下拨专项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力度,对绥化这样财政收入水平低的农业大市,在确定地方经济发展项目、下拨专项资金时,尽可能多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减少或取消省下拨专项资金的地方财政匹配金额。
张贤超代表说,两个报告线条清晰,用词准确,定性科学,布局合理,总结成绩实事求是,指出问题一针见血,安排工作积极稳妥,是协调发展、客观理性、关注民生的报告。
张贤超建议,在项目安排和财政扶持上向“三农”倾斜、低收入人群倾斜、第三产业倾斜,把支持“三农”作为编制项目和财政投入的重点,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切实维护好弱势群体的权益,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和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壮大旅游、物流等服务业,重点支持自主创新、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项目产业发展。
张锡才代表建议,应增加对产粮大县的补贴,以利于更好地进行中低产田改造,促进农业发展。应系统地进行松花江沿岸灌区整体改造,更好地利用地表水,节省宝贵的地下水资源。
栾丽君代表说,县级医院卫生工作比较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和阻碍群众奔小康的步伐及和谐社会进程。她建议应加快县级医院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使县级医院成为医疗服务中心,乡、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业务指导中心。
李明姬代表建议,应利用寒暑假时间,积极开展教师业务、师德师风培训,让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培养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邱奎忠等代表参加了分组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