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十
数九隆冬,海伦市福泰隆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贾兴国等6名农民工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南方打工的企业倒闭了,没想到回来就能找到工作,一家老小的生活又有指望了!”
这家公司现为省商务厅畜禽屠宰管理所批准的大牲畜、禽类定点屠宰企业,每年可安排200多人就业,创办者为青年星火带头人于福波。福泰隆公司只是我市群团组织切入经济主战场,发挥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一个侧面。
“贴紧中心、突出重点、强化服务”是团市委的工作理念。青春是一团火,“青春建功行动”如星火燎原之势在农村如火如荼、风起云涌,不断加快农村青年成才、增收的步伐。
依托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转岗培训。与各级职业技术中心对接,采取订单专项培训方式,开展市场营销、电焊、酒店礼仪等就业热门专业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民工300人。利用团属网络关系,加大对苏、浙、闽等地用工企业联系,调动返乡务工青年、各类中介组织、青联委员积极性,挖掘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仅青年商会企业就吸纳247名青年实现就业,全市团组织独立输出青年830人。发挥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市场经纪人、各类农村生产大户及青年企业家的资金、技术、管理、智力、市场优势,吸引农村青年参与发展组建联合舰队,组建专业协会,形成整体合力,抵御市场风险。
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农村青年人才培养工程、青春建功新农村工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等已经成为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响当当的农村共青团品牌性工作。团市委先后荣获全国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先进集体、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奖、全国乡村青年文化节10周年组织奖等国家级荣誉。
云蒸霞蔚波澜壮阔,半边天风采不逊须眉。依托优势龙头企业,各级妇联组织妇女重点发展了奶牛、肉牛、生猪3大主导品种,并大力发展鸡、鹅、兔等畜禽养殖,蓝狐、獭兔等特色养殖,不断建立和完善“高新科技推动+妇联牵头带动+协会市场联动+龙头辐射助动”和“妇代会+协会”、“女能人+协会”等运作机制,加快畜牧业发展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进程,形成了以妇女为主体,体现区域特色的畜牧业主导产业。目前,全市有76万名妇女从事养殖业,养殖品种30余个,农村妇女养殖业平均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45%左右,成为牵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如今,生孩子、坐月子再不必劳双方老人帮忙了,妇联组织培训的具有现代产妇护理专业知识和素养的月嫂把产妇和新生儿护理得健康、愉悦。月嫂、护嫂为主的家政服务培训及纺编织、裁剪、美容美发等用工培训,辟建了一批较为稳定的外埠劳务输出接收基地,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59305人次,打造出一批具有妇女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劳务品牌。以北林、绥棱家政服务基地县为引带,重点发展了老年陪护、婴幼儿看护、病人护理等服务项目,开发就业服务岗位5697个,帮助2万余名妇女实现再就业,北林妇联家政服务中心等6个家政服务单位被推荐为省妇联家政服务协会会员。
市委实施“全民创业”战略,妇联启动了全市巾帼创业工程,以城乡下岗失业待业、富余妇女劳动力、零就业家庭为重点,鼓励更多的妇女自主创业,同时引导女企业家、女能人城乡互转,发展中小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家庭作坊,走“小规模、大群体”,“小品种、大产业”,“小商品、大市场”发展路子。新创办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妇”字号小企业20个,让敢创业的妇女有机会,能创业的妇女有平台。新女性领跑,妇女创业创新热潮在全市兴起。
新的历史起点上,工会事业与时俱进。市总工会确定了“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劳动竞赛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安康杯”竞赛和“立足岗位、节能降耗”等活动,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开展竞赛的良好局面。我市有两个单位获省级“十佳优胜企业”称号,1人获得“十佳企业家”称号;有15人被评为“节能减排创新成果奖和合理化建议奖”。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引导职工增强节约意识,开展“我为节约做贡献”等活动。大力推广职工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技术成果,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全省“创新杯”竞赛中,我市共有5个单位被评为优胜单位,有4个班组被评为创新示范岗,有22名职工被评为创新能手,有7项新技术被评为创新成果。绥化市卷烟厂职工张耀光运用变压器经济运行理论改造供电设备,为企业年节约用电74.4万度,节约电费56.5万元。有两个单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两名同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有两个单位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状”,有8名同志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
海伦市海北镇南众村23户贫困户得到了5万元春耕帮扶资金,这笔资金是由这个市东晨种业协会无偿提供的,目的是为带动这23户贫困户发展水稻育种项目。这就是我市实施农技协“千会带万户”科技创业示范引带工程,为贫困户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事。
我市共有农技协2450个,会员30.2万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科协牵头实施了全市“千会带万户”工程,旨在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繁荣农村经济中的起示范引带作用,引领全市广大农民群众走上科技创业之路,并确定为六项全市“大事大项”之一,举全市之力加以推进落实。市里成立了由22个中省市直部门一把手参加的全市“千会带万户”工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通过集中开展以帮项目、帮资金、帮销售、送技术、送经验、送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三帮三送”活动。通过建立示范基地、邀请专家培训、田间地头指导和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让“科技创业农户”切身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效益。全市“示范引带协会”共邀请省内外农技专家290多人次,开展科技培训2600多场次,组织外出参观学习80多次,提供科技致富信息8000多条,实现了每户创业农户都有一个致富项目、一项致富技术和一位“科技明白人”。“协会+公司+农户”或“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合作模式,不断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效地保障了“科技创业农户”的利益。据统计,全市50%以上的“示范引带协会”与“科技创业农户”签订“生产订单”6300多份,总额达5000多万元,实现户均增收6000至8000元。一年来,有1018个协会与11073户贫困户结成了“科技创业对子”,覆盖种、养、加40多个专业。肇东市向阳瓜菜协会的“向阳瓜菜批发大市场建设项目”、望奎县通江镇正蓝头村养猪协会的“万头猪场建设项目”、北林区永安瓜菜示范推广协会的“蔬菜对俄出口项目”等,投资均在百万元以上,较好地发挥了辐射引带作用。青冈县民政乡公平瓜菜协会把贫困户的土地集中起来建设瓜菜大棚,采取“反包倒租”的形式带动27户贫困户发展棚室生产,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可实现户均年纯收入万元以上。
日出江花红胜火,花开映日别样红。科学发展,服务大局,全市各级群团组织工作中一个个亮点频闪,犹如盛夏的鲜花在绥化大地上竞相开放,放射出夺目的、绚烂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