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2月23日电石坚村的蘑菇上市了。连日来,肇东市石坚村张景文的手机又成了热线,订购蘑菇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小小的蘑菇已经长成了石坚村人手中的“摇钱树”。如今,“标准化生产、科技园区示范、产业化链接”三大模式让肇东农民脚下的增收路越走越宽。
标准化生产形成四大产业带。看着满院子金灿灿的玉米,五里明镇胜平村农民邹德彦的心里像抹了蜜一般甜,“种了一辈子地,亩产一吨还是头一回听说!”标准化着实让庄稼把式开了眼。
经农业部专家组实地测产,五里明镇万亩吨田产区玉米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通过实施万亩吨粮田项目,今年这个镇增产玉米1.5亿公斤,仅玉米一项农民可户均增收7000多元。到2010年将辐射带动这个市300多万亩粮食作物增产3亿公斤,相当于再造2个产粮大镇。
要想生活上水准,生产必须有标准。肇东市坚持标准化提质,集约化增效,大力推广了玉米吨粮田、超级稻栽培、蔬菜棚室化三大种植业生产模式,以及特级冻精繁育、青黄贮饲喂、机械化榨奶、肉牛拴系育肥、生猪直线育肥等标准化养殖模式,极大提高了种养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目前,这个市通过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已形成了南部乡镇100万亩高产玉米、沿江乡镇5万亩超级水稻、百里路边特色经济作物、北部乡镇10万头优质奶牛四大优势产业带。
科技园区为农民增收导航。虽然户外寒气袭人,但肇东镇一座座整齐的蔬菜棚室内却春意盎然。
如今,这个镇已发展蔬菜棚室2040栋,每栋大棚可带来经济效益6000元,每栋节能温室的经济效益可达3万元,分别是种植露地蔬菜的2倍和10倍。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肇东市从事棚室蔬菜生产的农户已达4700户,棚室发展到7000栋,总收入2.8亿元,户均纯收入3.6万元。
为了实现农业增产增效,这个市重点建设了肇东镇展望村棚式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涝洲镇安业村葡萄种植示范园区、五里明镇万亩吨田示范园区等省级高科技示范园区10处,形成了功能全、覆盖广、技术集成配套的市、乡、村三级园区网络。
目前,肇东市已投入资金2100万元,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2个,推广优良品种21个、先进实用新技术28项,科技成果贡献率达50%以上,创经济效益2亿多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该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缩影。
产业化链接龙头企业打头阵。肇东市立足资源优势,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拉动农民增收。目前,这个市有大型粮畜深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玉米125万吨、鲜奶30万吨。
与此同时,通过政府牵头引带、挖掘能人领办、优惠政策扶持等多种形式,发展各类经济合作组织310个、经纪人870人,参与农户2.1万户,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链接机制。
近年来,为了给乳品业打造优良的发展环境,肇东市先后成立了18个奶业协会,同时积极协调龙头企业反哺基地建设。通过龙头企业的强劲拉动,该市上半年新增优质成母奶牛6600头,交售商品奶7万吨。在饲料涨价、养殖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养殖户每头成母奶牛较上年同期增收200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