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和谐之风扑面来
http://suihua.dbw.cn   2008-12-10 14:02:16

  ------望奎县社区工作建设纪实

  走进望奎社区,和谐之风扑面而来。望奎县构筑新型社区的建设事业春潮澎湃……

  市场化机制破解基础设施建设难题

  2006年以前,全县10个社区中有8个没有固定场所,个别社区一年要搬几次家,居民有时甚至找不到自己社区的办公地点。

  2007年,望奎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把社区建设上升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列入了全县大事大项,并把市场化机制引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中来,采取在新开发住宅小区中预留面积的办法,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相继投入1100万元的建设资金,彻底解决了全县10个社区办公用房难题,使社区办公场地平均面积达到了360平方米,实现了社区从“无址办公”到“优址办公”的大跨越。

  组建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

  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社区发展的基础。这个县通过选、派、聘和公开招考等形式,招聘了121名工作人员,建立起一支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社区干部队伍,并把社区工作人员工资由原来的300元提高到现在的500元,社区书记、主任和文书三职纳入公务员管理,对2名实绩突出的社区总支书记上挂为社管委副主任,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各社区还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民主评议制等23项规章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五项便民利民服务深入人心

  刚一入冬,广场社区居民残疾人贫困户高太友的家里就“热闹”起来。几乎每天,都有社区工作人员来到他家问寒问暖,送来越冬的棉衣、棉被和党员、干部们捐款买来的取暖煤……这是该县社区开展扶贫助弱、就业、医疗等五项便民、利民服务中动人场景的一幕。

  随着社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备、高素质社区干部队伍的初步形成,五项便民、利民服务在全县10个社区开展得如火如荼。全县1500名社会优抚对象、孤寡老人、病残人员全部建立了贫困档案,1.2万名贫困居民纳入了城镇低保,83户危房居民喜迁新居,210名失学儿童、孤寡老人得到了及时救助,35名贫困大学生欣喜地走进了大学校园,新近落成的3500平方米的社区老年公寓,彻底解决了城镇孤寡老人的供养难题。

  社区“爱心超市”还以平价销售、无偿赠送等方式,为社区贫困家庭提供了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各类生活物资,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社会保障线。通过社区劳务培训和再就业服务中心,年培训就业、再就业人员达1.2万人次,累计开发就业岗位达2.6万个,使大批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因掌握一技之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12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构建起集预防、医疗、保健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六位一体”服务体系,已为6.8万人次的社区居民、流动人口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免费发放了价值达10万余元的药品、药具。“小社区大综治”服务战略是望奎社区发挥治安防范和矛盾调处功能的最大特色。每个社区都成立了调访办,配备专职综治工作人员、专职调节员和治安巡管员,全年开展法制教育128期次,调解民事纠纷183起,消除了大量隐患。

  社区新风吹开“和谐之花”

  精神文明建设是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效益的坚强基石。年初以来,全县依托大型广场,成功地举办了迎奥运、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建县90周年、社区之夏音乐会、社区艺术节、“邻居节”等系列文化活动。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呈现星火燎原的势头。中华诗词之县殊荣所凝结成的厚重的文化底蕴成为社区诗社、诗词协会成长的沃土,诗词座谈会、歌咏会、笔会为新型社区文明新风的形成,注入了“凝心正气铸魂”的清新气息。

  2007年6月,望奎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县标兵。全县10个社区还分别荣获了省级文明社区、省级平安社区、省诗教工作先进单位和市级文明社区、市诗教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作者: 赵君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