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前三季度大事大项推进工作综述
今年,我市开始全面启动了医疗机构垫付制,85%以上的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为住院参合农民垫付医疗费用,减轻了参合农民报销负担。同时还重新制定了新农合补偿方案,在原来基础上大幅度地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和报销比例,增加单病种的报销金额。农民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获得了更多实惠和有效保障。
我市确定农村公路建设、奶源基地建设、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第三轮农村万名贫困妇女解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技协“千会带万户”科技创业示范引带工程等六项工作为今年全市大事大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棚户区改造、寒地黑土经济提档升级、创建优良发展环境、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六城同创”、组建行业协会等14项工作为全市重点工作,市本级也确定了市区百路工程、市第一医院现代医疗中心建设、科技文化馆与人民广场、拥军广场建设等15项工作为市本级重点推进的大事大项。这35个大事大项和重点工作,其中18项是事关民生和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占到全市大事大项总数的51%以上。
前三季度,经过我市各级包抓领导靠前指挥、亲力督办,承办部门扎实推进、克坚排难,通力协作,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确定的大事大项和重点工作齐头并进,一些事项已经如期完成工作任务,一些事项正在加紧推进之中,一些重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农村万名妇女解困工作在全省属于首创和独创,在前两轮帮扶取得预期效果、在基层受到广泛好评和欢迎后,今年年初启动了第三轮帮扶工作,使3068名农村贫困妇女被列为帮扶对象,全市1110个部门、62家企业、340个专业技术协会、928名志愿者与她们“牵手”,帮助她们早日摆脱困境。到现在,全市已为贫困妇女协调落实种、养、加、劳务输出、商贸流通等各类项目474个,2614名贫困妇女有了固定的生产经营项目。作为牵头部门,市妇联还与市农村信用社下发了《关于对农村妇女投放农业生产贷款的通知》,并赢得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准备进一步向她们提供信贷支持,进行项目扶持,使她们能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是2007年国家和省部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市委市政府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的高度,将其列为全市今年的大事大项。第一阶段涉及并轨企业1105户,涉及并轨人员77816人,共解决拖欠工资总额58884万元,其中争取国家和省补助资金32386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2632万元,地方政府匹配资金3866万元,出色地完成了第一阶段解欠任务。现在正在启动实施第二阶段解欠工作,计划在12月30日前全面完成解欠工作任务,确保资金发放到位。全市城市低保对象和低收入人群医疗救助保险工作,今年5月份启动,经过积极工作,到现在全市启动面达到了90%,投保签约率达到了50%。
近几年我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低矮破旧的平房,形成了强烈对比。群众对尽快解决居住条件期盼强烈。据统计,仅市区就有230万平方米棚户区需要改造。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全面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5月,启动了建设、清真、南城、新华、和平等5处棚户区改造,总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3万多平方米,计划建设楼房84栋,其中总回迁安置面积14.5万平方米、2388套。今年11月20日,预计有10万平方米左右实现按时回迁。日前,14处棚户区已被列入了市区第二批棚户区改造计划。越来越多的群众将告别简陋的茅舍,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
今年我市还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住房保障政策,启动实施了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力争使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市区8060户、17732人被纳入廉租住房补贴范围。8月中旬,第一批1062户、2226口人每人领到了600元住房补贴。第二批计划在年底前全部完成,将对所有符合标准家庭给予货币补贴,实现应保尽保。我市在进行棚户区改造中,还要求按照开发规模,建设一定比例的廉租房,提供给部分城市低保家庭使用。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居者有其屋”。
大事解民生、大项促发展。市委、市政府领导在谋划全市大事大项和重点工作时反复强调,民生问题是老百姓摆在我们面前的答卷,发展问题是历史交给我们的课题,我们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要把大事大项推进落实一抓到底,唯有如此才能无愧绥化百姓,无愧绥化历史。
大事大项推进,推出了工作干劲,也推出了工作成果。
———农区工业化示范区建设趋势向好,各项经济指标都高于往年,以食品行业为主导,以医药、化工、纺织、机械为支柱的农区工业化格局更加鲜明突出,特别是食品行业增长迅速,已经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已有180个试点村吃上了自来水,190个试点村完成了中心屯主街硬化,改造农村倒危房和泥草房1.66万户,占计划任务的98%以上。
———农村公路今年建设里程达到了5365.85公里,超额完成了年初计划任务,是历史上建设里程最多的一年,建设总里程和投资额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
———奶源基地建设克服发展资金不足,奶源市场混乱等等不利因素,纯增奶牛1.5万头,新建机械榨奶站点18个,使全市鲜奶产量稳定在40万吨,有力地保证了全市奶产业的发展需要。
———围绕寒地黑土绿色农业示范市建设,全市建立了10个规模较大的农业示范园区基地,绿色食品基地认证面积达到1078万亩,全市经认证的绿色食品标志达到155个,有机食品标志达到5个,已有域内外141家会员企业使用寒地黑土证明商标。
———俄电工业园从批复立项到开工建设只用了几个月时间,现在已经有新安化工、宝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4户投资超亿元的企业相继开工建设。按照全省的工业布局,绥化俄电工业园将成为省级硅深加工业园区。
———市科协全员深入基层组织开展“千会带万户”工程,半年时间就发展了11073户“科技创业对子”,覆盖种、养、加各业40多个专业项目,签订“生产订单”6300多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外,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六城同创活动、组建行业商会工作、招商引资工作也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明显成效。
大事大项推进,凝聚了工作合力。我市提出的“五个一”推进机制,打破了条条块块局限,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到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上来,共同谋发展,合力抓推进。市里几大班子齐心协力,和衷共济,创造了全市上下抓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的可喜局面。市直部门紧密团结,整体联动,凝聚了全市上下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态势。各县(市)区相互配合,携手共建,彰显了绥化经济和社会大发展、快发展的强劲势头。
大事大项推进,促进了经济发展。自2003年以来,我市把大事大项的推进落实作为市委、市政府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确立了以项目建设推进经济发展的工作导向,围绕经济抓项目,围绕项目抓发展,围绕发展搞建设,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都更加明确。2003年以来,全市共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531项,总投资308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84个,超5亿元项目6个,这些项目落户绥化,对于我市顺利完成十五目标,加快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强大的推动作用。年初以来,全市续建新建了3000万元以上项目88个,总投资达到110亿元,这些重点项目相继建设投产之后,对于推动绥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事大项推进,有效解决了民生问题。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把民生问题作为推进绥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每年都把一些事关民生,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确定为大事大项推进内容。特别是今年,我市确定的35个事项中,有18项是事关民生和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占到全市大事大项总数的51%以上。像“千会带万户”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公路建设、棚户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城市低保对象和低收入人群医疗救助保险工作等等,这些事项涉及百姓的吃、住、行、医疗和生活保障等各个方面,有效地解决民生、民居、民富、民安的问题。
大事大项推进,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这些年全市狠抓大事大项推进落实,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得到了明显提升。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57.9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全口径财政收入2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均比2002年翻了一番;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收入5.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8亿元,分别是2002年3.6倍和2.6倍;固定资产投资93.3亿元,比2002年翻了两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1元,分别是2002年的1.6倍和1.5倍。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1亿元,增长11.1%,截至8月末,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亿元,增长39.3%,增幅居全省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9.5亿元,增长23.4%,增幅居全省第7位;全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4亿元和11.2亿元,分别增长34.5%和41.7%,高于全省平均增幅,收入进度列全省第4位。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实现4.9亿元和1.8亿元,同比增长39.2%和57%。绥化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历史最好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