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1月7日电我市担负粮食流通主渠道职责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日前已开秤收购新粮。11月5日下午,市委书记胡世英先后走进市粮食局直属的秦家粮库和第四粮库,了解粮食收购情况。他指出,粮库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一定要确保收得进、储得下、不坏粮,及时兑现,不给农民打白条。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永清等陪同调研。
据介绍,今年我市粮食种植面积2123万亩,预计总产量921万吨。水稻、大豆、玉米三大主要粮食品种,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好于去年。国家出台高价托市收购政策,使农民卖粮积极踊跃。在秦家粮库,绥棱的农民徐永生用农用四轮车把水稻拉来了。他自己种了40多亩的水稻,卖完后,还开着自家的车将附近村民的水稻也拉来了。胡世英问他为什么舍近求远上这来卖,他回答说,这里比我们那里每公斤高出4分钱,而且一手交粮、一手点钱。
市粮食局直属秦家粮库和第四粮库均是中央储备粮、省级储备粮的承储库点。今年,这两户企业自筹资金1200万元新建2栋标准房式仓,新增仓容4.8万吨。两家粮库今年还进行了国有控股公司制改革,使企业甩掉包袱、开始轻装上阵。在秦家粮库,胡世英向公司负责人详细了解企业的加工能力和销售情况,当听介绍说所加工的大米销往国内20多个省,但在南方时常会被更换包装后走进超市,他要求企业要研究中间环节过多、利润大头被拿走的问题,政府部门也要帮助研究这些问题。胡世英还对生产的大米没有鲜明地打出原产地品牌表达看法,他说,我们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本地粮食品牌的推介、宣传,今后一定要注重对产品原产地的宣传,只有这样才能借助我们的生态优势,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在市第四粮库,企业负责人向胡世英介绍说,企业原来有557名职工,改制后现在包括外聘人员在内职工总数是60人,而且没有闲人,每名职工干三四样工作。胡世英说,企业改制后有效解决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老粮、老人、老企的问题,实现了减人增效的目的。他强调,改制后的粮食企业一定要研究规范化管理的问题,切实提高管理水平。要注意研究深加工的问题,在增加效益上下功夫。目前秦家粮库正在上马米糠油、稻壳发电、稻壳制炭棒等项目,实现把水稻整个废弃物进行转化,这种探索是可喜的。我们要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寻找合作伙伴,通过靠大联强,激活壮大企业,逐步构筑粮食产、购、加、销协调发展的粮食流通新体系。市粮食主管部门要注意通过新闻媒体,把自己掌握和研究的粮食价格走势向广大农民进行介绍,给群众当好参谋,克服盲目惜售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