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纪实之一
深秋时节访北林,处处感受到发展的热浪。城市塔吊林立,企业机声轰鸣,田野满目收获,商埠人来人往,繁荣发展的景象随处可见。
年初以来,一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热潮在北林大地兴起,北林人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动,改变着这块黑土地的面貌。
“树立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发展是第一要义,也是根本前提,发展高于一切。”基于这种认识,区委书记王振刚明确提出,摆在北林人面前的第一道必答题就是着力解决克服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的动力。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工业富区”战略,农业地区的发展出路在于实现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优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丰沛的农业资源是“天生丽质”,宽松的发展环境是“动人笑脸”,再加上俄电工业园特殊的优惠条件和政策,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北林人善于施展自身魅力,意在直取大企。他们把招商区域锁定在港台、韩国、日本及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及商会的联系,建立起长效招商网络,引进知名企业,建设品牌项目。引进一个企业,就要为北林的财政做出可观的回报。建设一个项目,就要为北林的发展奠定一块基石。
截至8月末,全区共引进各类项目46个,合同引资16.8亿元,到位资金4.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8个,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10万吨面粉加工、混凝土搅拌站建设、5000平方米橱柜板生产、长江塑业彩色包装、5万立方米空心砖生产、庆客隆超市等6个项目已经投产,其余项目正在建设中,部分项目近期即可投产。同时,东富工业园区、红旗、新华、东兴、北林的民营小区承载能力和聚集效应日益扩大,东富工业园区仅今年就新上项目6个,投资额达到2.9亿元,集群发展态势日益凸显。
这是一组数字,也是北林区日益增强的工业实力,更是北林人渐行渐快的发展脚步。
北林人要走出撤地设市后的低迷,走向一个蓬勃发展的未来,真正担负起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载者的责任。因此,北林人渴求发展,渴求着坐拥“金山银山”的强大实力。但是,他们追求发展的态度是坚持可持续的,农业大区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生态环境更为他们所珍惜。所以在上项目过程中,严守的一条原则就是拒绝污染严重企业入驻北林。这个区还大力度治理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对只讲本企业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有污染的企业进行了整改。今年6月上旬关闭了永安造纸厂、万达造纸厂等7家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厂,金龙油脂公司和佳地公司分别投入300万元和500万元,对排放的污水进行了治理。
大自然赋予了北林发展农业的肥沃土地和优质生态,使之成为国家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全区粮豆薯总产达到24.35亿斤。今天的北林人开始学会用工业理念开发经营农产品这座“金矿”,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农产品综合开发、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农区工业化。
围绕农业资源建龙头、带基地,让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实现质的飞跃。水稻加工有黑龙粉米、双河米业和阜康米业等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已经超出全区水稻产量;大豆加工有金龙油脂、佳地公司等龙头企业,皂甙、异黄酮和分离蛋白等精深产品的生产总量逐年递增;玉米加工有佳地集团恒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玉米芯加工有鼎鑫集团;烤烟加工有哈尔滨烟叶公司绥化分公司,引带基地面积3.3万亩。大鹅加工有天农公司、雪国公司等龙头企业,年加工110万只;肉鸡加工有金龙公司,年加工400万只;生猪屠宰加工有大众肉联,年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头。目前,全区省级龙头企业已发展到6家,初步形成了基地保障坚实、龙头牵动增强、农户参与广泛的产业链条体系。
广袤的黑土地在成为国家粮食生产基地的同时,也成为农产品加工业强大的原料基地。而龙头企业的加盟,带动北林农业向订单农业和现代农业迈出了一步。现在,北林为满足龙头企业的需求,建设了水稻、大豆、烤烟、生猪、肉牛、大鹅六大产业基地,在基地的带动下,农业的经营模式正在发生着变化。经过大面积的推进良种化、专用化和标准化技术,今年粮食生产优质率达到95%以上,经济效益好于去年。4.6万亩烤烟喜获丰收,预计产量可实现16万担,烟叶税可实现1700万元。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生猪180万头,大鹅350万只,肉蛋鸡1500万只。北林还在呼兰河、努敏河等沿河乡镇辟建了无公害生猪、肉牛、大鹅养殖场或养殖小区,业已形成规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北林人把发展的足迹深深地烙印在2008年。截至8月末,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7409万元,增长71.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638万元,增长77.9%,预计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将突破2亿元,创撤市建区以来最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