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9月10日电 “水稻要想高产,就得种高产的新品种,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机械化作业。”北林区特种稻研究所所长苗永增说。近年来,北林区加大对水稻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推广水稻种植新模式、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今年水稻产业丰收在望。
这个区依托与省农科院“院区共建”科技包扶的有利契机,实施科技兴“稻”战略,通过建设示范区、专家大院,先后引进水稻高新技术项目4个,移植实用科技成果6项,接受水稻科技信息200多条,有效提高了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在水稻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相继投入资金3905万元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共改造水田4.8万亩,完成干、支、斗、渠硬质化26.3公里,新建水稻育秧大棚2625栋,提升了水田区现代化生产水平。
“我们研究所通过研究新品种,特别像‘降糖稻’这样的新品种,让水稻增值。”这个区双启水稻研究所所长杨启向记者介绍说。
这个区实施百万亩水稻高产攻关项目,引进和推广了一系列适合当地生长的水稻新品种和一些名优特新品种,通过双启水稻研究所优质米良种繁育基地、双河水稻学苑、水稻“两段式”育苗科技园区的示范引带,水稻两段式育秧筛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大棚钵体育苗超稀植栽培技术、水稻新品种筛选技术、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等一系列水稻先进生产技术在全区得到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水稻的单产能力。
把技术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提高稻农的种植水平。这个区在技术等方面无偿为稻农提供服务,适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村屯,通过培训班、现场会等形式向群众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业,指导农民按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确保水稻实现高产、稳产。在秦家镇民兴村村民尹彦盛家的稻田里,望着金灿灿的稻穗,尹彦盛高兴地说:“今年,水稻收割也省事了,有了水稻收获机,省时又省力。”如今,这个区已购置水稻插秧机1000多台、大型水稻收获机40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