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海伦市永富乡众发村2组(新成王屯),这里距海伦市区75公里,距乡政府12公里,地处偏僻,经济不发达。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记不清哪年,我家有台自行车,那是我家唯一的交通工具。有时父亲上乡里开会骑着它,回来时自行车是闲不着的,有时用它驮菜。记得有一次,母亲上野地里整好了猪食菜,父亲下班后用自行车驮,自行车车架里塞一麻袋菜,车大梁上放一麻袋菜,后驮架上放一麻袋菜,可把自行车压得喘不过气来,车圈压坏了。1976年末,我当兵的大哥从吉林邮回50公斤大米,我们欣喜若狂,心里盼着早点把大米取回来,那时交通不发达,永富通往海伦的客车每天只有一趟,大米邮到海伦需到火车站货物处取出来辗转到永富的客车上,这样我和父亲头一天去把自行车放在道班,在海伦住一宿,第二天才从永富道班用自行车往回推,12公里的路程走了两个多小时,累得筋疲力尽,等母亲把雪白的大米饭端上来,我们比过年还高兴。
1982年冬,我的两岁侄儿后脑勺上长个血包,需到乡卫生院手术。当时找生产队长去求车,因队长把马车都派出去了,没办法。因为着急心切,我二嫂和我妹妹只好用爬犁把我侄儿拉到12公里远的乡卫生院。到了那儿,侄儿的小手指都冻了。那时我就发恨,有钱得买个车,不管是啥车,自己使着随便。1983年底,生产队解体,我家花了1300元钱从生产队里买了台旧手扶拖拉机,用于种地跑运输。1984年底,农业获得了大丰收,我家成了村里的万元户,又花了4200元钱买了台崭新的十二马力富锦小四轮。从这以后,出门办事自己开着就走,想上哪就上哪,真方便!1996年夏,我家又买了台摩托车,干活热了,骑一圈,兜一阵风,痛快极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冬,我家又买了台“捷达”轿车,这回真应了那句歌词“说走咱就走,风风火火闯九州”。3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回首往事,刻骨铭心,岁月的流逝只能冲刷掉往日时光,却永远冲刷不掉往日的记忆。事实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没有今天我家的小车轮子转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