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八个“千万富翁”是怎么培育的
http://suihua.dbw.cn   2008-06-12 11:18:51

  ———去年安达市乡级财政收入实现1.6亿元探秘

  新闻背景:2007年,安达市乡级财政收入实现1.6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54.53%,同比增长168.5%,增收6383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14个乡镇有8个乡镇财政收入突破千万元,比2006年增加7个,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先源乡财政收入实现2686万元,比上年增收1033万元。安达市乡级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相当于甚至超过我省某些县区的财政收入水平。乡镇经济强势崛起,为安达市经济整体均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截至2007年末,安达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9.03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3%,同比增长16.1%。

  安达市毗邻油城大庆,位于全省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哈大齐工业走廊经济带中心区域。近几年来,安达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财源建设作为全市工作的头等大事,特别是突出了乡级财源建设,把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强力推进。

  放开发展思路,拓展财源建设空间,市乡两级联手抓财源。乡级财源建设单纯依靠乡镇自行解决,既有权属上的限制,又有发展空间上的限制。市乡联手,建设的实力大增,财源也随之壮大。

  安达市委、市政府近年在每年市委全会、市政府全会上都提出了以项目建设为主攻重点的乡级财源建设,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的财源建设思路。市委、市政府除主要领导抓项目建设之外,其他副市级领导各包扶一个乡镇,重点帮助研究项目开发。各乡镇党委和政府集中一切力量抓项目,通常乡镇长处理乡里日常事务,乡镇党委书记重点负责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建设以及对企业实行全程服务,竭尽全力培植财源、巩固壮大财源。有的乡镇党委政府除常务领导在家组织日常工作外,其他班子成员全部带着任务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引项,形成了全员招商的大格局,培植了一大批新的乡镇财源。实施“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乡镇抓财源、抓税收的积极性极大高涨,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财源建设中转化成创新思维,工作效能提升。安达市参照中央和省实施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做法,提出了“变要钱保运转为挣钱保运转促发展”的乡级财政管理理念,推行了“市乡两级财政”体制,促进事权与财权统一,即确定乡镇固定上解,实行分级分税结算,按分税制体制要求该留给乡镇的全部留给乡镇,市级财政不留一分;该由乡镇负担各项事业支出由乡镇自行解决。这一体制虽然增加了乡镇压力,但更大程度上增强了乡镇对公共财权的支配权,从而调动了乡镇理财、抓效益、抓收入的积极性。市乡两级分灶吃饭以来,各乡镇将精力和财力用在新财源培育上来,千方百计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普遍提高了对项目开发和投资环境的重视。先源乡是2000年由两个乡镇合并而成,当时全口径财政收入497万元,维护人员工资都相当困难,是市财政补助的乡镇,乡镇可用财力不足。从2003年起,财政实力开始壮大,2007年全口径财政收入2686万元,不仅能按时全额开工资,还能拿出一部分钱用于社会事业建设。2007年,投入近270万元,对自来水、学校、广场、敬老院、卫生所等进行了修建和改造。项目建设打破区域界线,项目共建带来税收共享。安达市率先打破属地纳税的行政区域界线。规定只要是乡镇引进的项目,无论是在安达市区内,还是在其他乡镇境内,无论是引进企业自行投资,还是盘活其他各部门所属的呆死资产,企业税收一律由引进乡镇征收,市财政从中扣除中央和省依法提取的部分,其余全部返还乡镇。这一措施不仅盘活了部分呆死资产,更增强了乡镇引进项目的灵活性,保证了市域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和乡镇财源的稳定。安瑞佳经贸有限公司是个物流企业,与太平庄镇签订引进协议,但太平庄镇距安达市区75公里,交通不便,不利于公司发展,该镇就按照市里规定把项目引进哈大齐工业走廊安达开发区。2007年企业依照市里规定,向该镇纳税700万元;火石山乡引进的安达沥青储运公司,虽然坐落于羊草镇境内,依照打破区域界线规定。向火石山乡纳税近900万元;先源乡引进的黑龙江贝因美乳业有限公司,坐落于哈大齐工业走廊安达开发区,今年向该乡纳税1000多万元。哈大齐工业走廊安达开发区建设以来,全市共引进的30个大项目,其中由乡镇引进20个,税收扣除上解中央和省部分,其余全部返还乡镇。以税收实绩论英雄的干部任用导向,激活了干部抓财源的真情实感,在财源建设的舞台上演绎一幕幕活剧。为鼓励乡镇抓好财源建设,安达市委始终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切实把项目开发建设作为评价和使用乡镇干部的第一标准,建立实行了任务明确、责权清晰、奖惩分明的实绩考核评价机制,以实绩评优劣、定升迁,极大地激发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形成了推动乡镇财源日益巩固的强大力量。近5年来,有12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因政绩突出,被委以重任,有两人走上了副处级领导岗位;有12个乡镇长因抓财源建设得力而被提拔为党委书记或局长。对4个因抓乡镇财源建设不力的乡镇长进行了岗位调整。

  放大资源和环境的优势,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大上项目育财源。解决乡镇财力不足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是找准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优势、积极放大优势,把优势转化为财源项目,项目生成税收。

  发挥区位优势,承接大庆石化产业梯度转移。安达市是哈大齐工业走廊5个节点城市之一。毗邻油城大庆,滨洲铁路、哈大高速公路穿越市区,明沈、哈满、安绥等10余条国家和省级公路网集城乡,交通十分便利。安达市充分利用放大与大庆地域相接的优势,积极建设石化产业的承接配套项目。以正点物流、博达化工产品运输、龙达物流、安瑞佳化工产品运输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企业,以抽油机智能皮带涨紧装置项目、沥青储运项目为代表的石化产业链延伸项目为全市乡级财政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发挥资源优势,开发农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基地长出项目,税收生于产业链里。安达市各乡镇围绕乳、肉、菜、粮等资源,以招商引资和资源整合为手段,深化产品系列开发,加速企业规模扩大,实现梯次增值。先源乡引进的杭州贝因美集团年产10万吨配方奶粉项目,仅一期今年就实现税收1000万元。青肯泡乡的伊康初乳素、太平庄镇的澳佳乳业、羊草镇的新瑞达乳品加工等项目已投产达效,效益很可观。发挥产业优势,优化乡级财源结构,工商企业唱财源大戏的主角。安达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石化、食品、医药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产业基础牢固,发展空间广阔。依托哈大齐工业走廊安达开发区石油化工区、精细化工区、黑大科技园等载体,大力发展油气、助剂、塑胶、农药、化肥及其他相关产业,引进了庆达新型墙体材料、降解餐盒、15万立方米苯板加工等一大批项目。目前,黑龙江大学化工产业园已经落户安达,正在建设兽药研发中心,为安达市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去年,安达市14个乡镇新上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至3000万元的中小项目56个,大多已实现投产达效,极大地优化了乡级财源结构。发挥技术优势,加强基地建设,“第一车间”为财源建设提供优质的原料。安达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规模化养殖、区域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奶源基地。现已形成奶牛专业乡4个、专业村32个、专业场54个。一个以市畜牧兽医中心为龙头,以乡镇综合服务站为主体,以村级服务点为基础,以科研单位为补充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奶业发展技术服务体系已建立完善,基本实现了奶牛繁育和防疫灭病不出村。安达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的提高奶牛群体单产综合配套技术、犊牛低乳培育技术等先进饲养技术在全省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配套完善,为养牛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地技术保障。完善了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市人力资本运营公司培训基地是全省最大的培训基地,延伸到14个乡镇分公司就地开展技能培训,新世纪培训基地、职业高中、农机校等5所学校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培训资质,全市社会力量办学35所,每年培训各种技术工人至少两万人。在技术强力支撑下,安达市奶牛生产基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石化产业承接基地“四大基地”不断建强夯实,为乡级财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安达镇的天发乳品机械、青肯泡乡的不锈钢管材加工等机械加工项目正是基于这些技术优势得以开发建设的。

  放活政策,打造吸引人流和资金流集聚的洼地,招商引资建财源。栽下“梧桐树”引来下“金蛋”的“凤凰”,富裕了安达。

  安达市牢固树立引进一个项目、培植一块财源的思想,形成乡乡有企业、乡乡有外商投资的良性发展态势。多年来,安达市始终把优惠政策作为招商引资的一棵“梧桐树”,细心培植,适时下发了《安达市发展乡镇企业优惠政策二十条》、《安达市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发展优惠政策》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在实践中合理调整,不断完善,诸多政策为推动安达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各乡镇也抓住市里出台诸多优惠政策的契机,大力发展财源项目,实现了财力的不断发展壮大。土地优惠政策刺激了投资者动心,利用政策放大商机,做大企业。凡外商投资需占用土地的,从其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中,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额或建设面积划分比例,最高比例可按90%扶持,提取一定额度作为企业发展资金,专款专用,扶持投资企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村以集体土地作为出资条件,与外商合资兴办企业的,不收取土地出让金。税收返还优惠政策激活了资本运营,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制定了建设生产加工型企业给予税收扶持制度,外商投资利用安达市现有关停、倒闭企业资产创办具有一定规模企业。一事一议,视情况实行零价出售或零租金。资金扶持和费用减免优惠政策扶壮了企业,拓展了税收渠道。设立企业技术改造基金,纳入年初财政预算,按外商投资额和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自投产之日起,由财政给予专项扶持,用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设立企业发展基金,对企业用地给予资金扶持。凡外商创办生产加工型企业,在建设期间免收市本级的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自投产之日起,300万元以上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免收市本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至三年不等。技术监督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在日常监督检查时,免收合格产品检验费,除部分产品售前必检外,其他产品可以先行试产、试销,再办理有关手续。招商重奖政策激活了一批引资高手,使项目向安达集结,民间资本生成生产资金。2007年,安达市调整了奖励政策,对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0000万元以上项目、国内500强企业,引资引项者不是财政开支的纳入财政开支,属财政开支人员,为其安排一名符合条件的子女或其他人员进入财政拨款单位参加工作。对年纳税额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奖励法人代表;对连续5年年缴纳税收净额超过1000万元的,还可为其安排一名子女或配偶就业。对引进大项目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以及高科技人才的有功人员,由市政府研究给予特殊重奖。

  放宽发展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经济职能部门和乡镇全力扶持,壮大了财源。

  环境和服务也出生产力。市直经济职能部门“放水养鱼”,全力帮扶企业发展壮大。安达市成立了优化发展环境办公室,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40余起,为100多家企业解决了300多个实际问题。2007年4月份,对100余家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发现问题16个,并在一个月内召开了4次现场办公会,解决了影响环境的许多问题;8月份又对两名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干部给予免职处分,有力地震慑了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员。安达市各单位都实行了环境建设“一把手”工程,确定一把手是经济发展环境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负总责,彻底纠正和扭转了各职能部门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公安、交通、建设、环保等重点部门的主要领导还在电视台上做出公开承诺,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选定乡镇班子成员,专责联系服务企业。安达市各乡镇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个领导、一个驻企人员、一抓到底”专项落实机制,实行“一站式”办公。先源乡专门成立了服务民营企业办公室,专门派出一名副乡长常驻引进的企业黑龙江贝因美乳业有限公司,随时随地帮助企业与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建议,做到“参谋不决策,服务不越位”。2007年上半年,贝因美公司曾遇到鲜奶质次量少的问题,先源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亲自下蹲到企业,走进村屯,调查摸底,解决了问题;为了使安瑞佳化工产品运输公司新购进的营运车辆能够快速落户,太平庄镇派出专人为企业上下沟通协调,顺利为车辆落户,降低了运营成本。安达市始终对外商兑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路绿灯、全程服务”的承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现大解放、大突破,只要不违法、不违纪,只要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引进大项目,一切优惠条件都可以谈,多大的难题都可以考虑。先后修改完善和制定了安达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服务中心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立项审批程序,设立了24个部门合署办公的“一站式”大厅。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和理顺协调、周到服务”的原则,对外商投资办企业,在项目审批过程中,由外商投资服务办公室协调办理相关手续,企业可与有关部门不见面,地方权限内的注册登记审批手续,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完全部手续。需要在上级部门审批的事项,由外商投资服务办公室规定期限,各对口部门负责办理,如有延误造成后果,追究对口部门责任。对固定资产投资额超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给予更大的扶持,市里确定一名市级领导重点包扶,并设立政府驻企业办公室,配专人负责项目运行中各种问题的协调解决。对外商企业车辆实行“绿卡”制度。伊利集团、杭州贝因美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纷纷落户安达,为安达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安达市大力推进城区和开发区建设,城市功能和品位大幅度提升,为企业营造了宽松、舒适、和谐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强力推进道路网络建设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仅2007年就投入5800多万元修建完善城乡公路网络。开发区的污水泵站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展迅速,基本实现“五通一平”,为企业的开工建设和投产提供了平台。目前,仅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

 
作者: 王洋 张贵文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