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明水县立足县情,结合实际,确立“外向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1月至4月,全县全口径工业实现产值4.77亿元,同比增长37.6%;工业增加值完成1.56亿元,同比增长38.4%;税金实现1351万元,同比增长28.3%;利润3022万元,同比增长49.1%。
明水县把大上工业,上大工业作为跨越发展、实现赶超、建设全省经济强县的突破口,突出发展工业,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注重对内挖潜,通过救死、扶活、壮大、联强和育优,因企施策,把原有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借船出海,建设新企业。近年来,陆续引进了温州环宇集团、丹东坤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大客商、大项目。这些新项目都相继开工生产,为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15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4亿元,与2006年相比,分别增长33.9%、17.6%。
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牵动了明水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了以格林公司30万吨玉米淀粉项目、5万吨谷氨酸项目和10万只肉羊加工项目为重点的食品产业;建成了集中西药加工、医药包装材料加工、医药经销于一体的医药产业;培育了以民用炸药、精细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形成了亚麻种植、原料加工、纺纱织布链条式发展的纺纱产业。
今年,这个县围绕食品、医药、化工、麻纺四个主导产业的配套延伸和格林、三精两个园区的发展壮大,大上工业项目,重点建设7个超千万元项目,总投资6亿元。即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白象食品加工项目、肉羊肉牛屠宰加工项目、20万米织布项目、扩建20万吨玉米蛋白饲料项目、年产5万吨谷氨酸项目和年产2万吨味精项目。全县工业产值力争实现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
明水县着眼建设现代农业,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升农村经济运行质量。近年来,明水县粮食总产逐年增加,现在达到8.5亿斤。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原料需求,重点发展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作物,配套发展瓜菜和杂粮,在全县建立起120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达到土地经营规模化、农业生产标准化、生产全程机械化、抗灾保产水利化、农村经济产业化目标。
畜牧业如今已经成为明水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2005年,他们确立了“以外向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为统领,以项目开发建设为牵引,以肉羊产业开发为主导”的畜牧产业开发思路,使肉羊肉牛总量不断扩张。目前,这个县养羊专业村5个,专业屯19个,专业大户760户,绵山羊存栏47.2万只。养牛专业屯8个,专业大户306户,肉牛存栏12.6万头。去年,畜牧业总产值2.5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5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2%。截至今年4月末,全县肉羊肉牛存栏分别达到47.2万只、12.6万头,分别是2003年的4倍和2倍,实现农村户均7只羊、两头牛。2007年畜牧业产值实现3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670元左右。
劳务输出是明水农民增收的又一有效途径。明水县依托劳转办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工作,通过积极与外埠用工基地联系,多方搜寻劳务信息,争取用工订单,劳务输出基地触角已由省内外各大中城市延伸到了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以及韩国、俄罗斯等地,共在大庆、哈尔滨、天津、上海、北京、绥芬河、满洲里、俄罗斯等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158处。全县共整合建立了7个劳动力培训基地,拥有各类优秀教师30多人,年初以来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万人次,其中技能性培训3000人,就业率达到85%以上;引导性培训7000余人次。
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明水县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关注民生、关乎民意、体现民情的民心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2007年,这个县引资浙江金华联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5000万元全面改造城内给排水污水设施,铺设过道管线56条,为路两侧数百户居民解决了水害之苦。建设居民住宅33栋,共开发建设房屋面积16.57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3年建设总和的4倍,并实现了集中供热,怡和花园、明珠花园等花园式的小区拔地而起;兴建了功能定位各异的人民公园、九龙广场和教育广场3处大型公园和广场,总面积达61万平方米;投资1200万元用于城市道路改造、绿化亮化及广场建设;新建了县第一中学综合楼、青少年儿少中心和县疾控中心,完成了12所中小学校和10所乡镇卫生院改造。
开辟就业“绿色通道”,为下岗失业人员开辟就业“绿色通道”,劳动部门累计为6628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县里协调工商、税务等多家部门为再就业人员减免各种税费,86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为下岗职工提供了小额贷款担保;通过采取政府购买开发保安、保洁、交通协管员等公益性就业岗位的措施,累计安置640名“4050”人员。
明水县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至2007年末,全县参合的农民达174863人,参合率达92%,报销医疗费4609人次,报销资金达149.5万元,全县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464人,城乡低保参保人数达到29700人,共发放低保资金1784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新扩建一处占地25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该县出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喜人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