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5月30日电5月5日,在北林区永安满族镇厢黄三村,农民赵三勇高兴地对笔者讲:“真没想到在家种田也能上大学,得证书,成为科技型农民。”针对农民对先进实用技术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实际,北林区努力办好农民函授大学,已开设21个教学班,招收农函大学员4616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如今,这些农民函授大学生已成了传播科技,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
这个区与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联合办学,免费让农民通过函授学习,掌握科技知识,通过农函大科技培训,把学到的科技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这些农函大学员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就业技能、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仅2007年,农函大学员就举办各类培训班450场次,推广新技术20多项,普训农民7.4万人次。农函大学员李成森是东兴办事处的农民,通过学习掌握棚室蔬菜立体化栽培技术,投资了一栋160平方米的温室,两栋1000平方米的大棚,种植蒜薹、黄瓜、西红柿,收入达到4.2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全村20多户农民建起了温室大棚,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
这个区通过开放式办学,专业化培训,培养新型农民。苗永增多年来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培育出了经国家审定的绥粳1~5号水稻品种5个,总结推广了简化两段式育秧、新式直播、苗氏几种插秧法等新的栽培技术,实现了“省种、省料、省肥、省工、优质”,这些成果的转化,提高了水稻产量。目前,全区已有713名学员晋升为高级技师,有329名学员晋升为农民技师,495名学员晋升为助理技师,525名学员晋升为农民技术员。
让农民掌握的成果化成钱袋子。这个区农民函授大学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技术推广机构,辐射农村千家万户,架起了农户与科技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了全区科技成果转化。几年来,全区农函大学员积极推广了水稻旱育稀植、大豆标准化栽培技术、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生猪直线育肥、驯化养鱼等20多项科技成果。
如今,这个区形成了“农函大+基地+农户”,“农函大+协会+农户”的模式。截至目前,经培训涌现出的致富带头人256名,科技示范户138户,兴办农技协组织224个,会员达到2.2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