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5月28日电安达市在新农村建设中,从改变民生入手,着力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水平、思想观念,农民的生活正在悄悄发生着诸多变化。
住房变好。以往,住上宽敞明亮的小洋楼是城里人才能做到的事。如今,腰包渐鼓的安达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住上了好房子,建起了一幢幢新颖别致的农民小康楼,室内分为客房、厨房、卧室,屋外墙上贴着瓷砖,整齐的砖围墙、气派的大门,走进农家小院,焕然一新的环境令人赏心悦目:整齐干净的院落,有的种上鲜花,有的种着蔬菜,院外猪羊圈舍宽阔整洁,屋里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刚搬进新居不久的任民镇农民关学涛兴奋地说:“我家的住房有300多平方米,一楼经商,二楼住人,住房条件比城里人好。”
生活变样。居住条件好了,安达市农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脏、乱、差”不再是农村的代名词。“以前这条路上处处是牛粪,村里村外、村前屋后,到处是草堆,猪舍厕所臭,苍蝇蚊子嗡嗡叫,家家烧柴做饭烟熏火燎。自从2006年建起了沼气池,又改厨房、改猪圈、改厕所,沼气池成了秸秆、粪便的处理池,各家各户的生活环境大变样。”中本镇大本村村支书白君龙介绍说。现在,安达已有1200多户农民用上了高标准的沼气灶。村民们忙完农活回家,轻轻一按点火器,烧一壶水用不了10分钟,做一顿饭不过半小时,结束了烟熏火燎的历史。一些农户家里都打了井,装了水泵,并建起了“小水塔”,真正实现了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水冲式厕所也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安达镇胜利村村民张荣德家,厨房做饭用的是沼气和液化气,既干净又卫生。他说:“村里家家户户都跟我家差不多,都有电视、电话,多数人还用上了手机,我们村是环境优美的小康村。”同他一样,村民们的生活消费观念也发生转变。家里购置了现代家具,买了农用三轮车或摩托车,用上了液化气灶、热水器,过上了如城里人般的生活。
观念变新。卧里屯乡农民王芸头胎生了个女儿,按政策规定她可生育第二胎,可她和丈夫商议后,自愿向政府申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在安达像王芸这样主动放弃生育第二胎的现象十分普遍。据市计生局统计,全市共有2873对夫妇主动放弃二胎生育指标。近几年来,安达市相继制定实施了多项优先、优惠的奖励扶助政策,市计生、民政、妇联等20多个部门对贫困女孩及其家庭,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就医治疗、义务教育、土地使用、银行贷款、农业经济项目承包等方面优先、优惠照顾,让终生只要一个孩子的家庭在各方面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种计生优惠政策的到位以及奖励制度的完善,使不少夫妇体会到一个孩子家庭、社会带来的好处,纷纷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劳动致富上。目前,全市有4.25万名一孩夫妇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占孩夫妇数的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