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国,绥化消防支队副支队长,是此次黑龙江消防部队绥化地震抢险救援队的指挥员,从15日开始登机到18日午夜,他就一直在不停地忙碌着,他的辛劳、他那坚毅的目光、他已经嘶哑的嗓音都让所有在场的人员看到眼里、听在耳中、疼在心上。随行的人员都在劝说他抓紧时间休息,他嘴里答应着,心里却挂念着救援官兵。每天,他总是最早一个起床,最后一个就寝。大家都已经对半夜的余震习以为常时,他还会从被窝里悄悄地爬起来,独自拿着手电筒在绥化驻地巡视一圈。就在17日,绥化参与救援部队驻地在凌晨遭受到了暴雨的袭击,并在凌晨1点15分受到了6.0级的余震,刘振国冒雨挨个帐篷进行巡视,胶鞋上沾满了泥巴,额头上淌下雨水,他全然不顾。在这艰苦的救援现场,在他的心中,他带来的35名消防官兵就是他的亲人、他的一切。他自身的安全、健康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每次发背心、袜子等必需品时,他总是最后一个领,还经常把自己的那份让给战士,指战员的衣食住行他都记在心上。由于给养跟不上,几天来,救援人员只能吃面包、榨菜等食物,尽管如此,每次吃饭他总是看着全体官兵都吃得尽量可口后才最后一个吃饭。
北川县地域多高山,“5·12”地震灾害后,救援人员一边向外转移遇险人员,一边做好被困人员搜救工作。离绥化突击队宿营的帐篷不远就有地震时落下的巨石,总指挥部命令绥化支队另迁新址,远离易发生灾害区域。说干就干,刘振国一声令下,全体人员集体行动起来,有的平场地,有的拿背包,有的支帐篷,从9时20分一直到13时建好了新宿营地,当地气温已达到30摄氏度以上,官兵们的衣服早被汗水浸透。当新宿营地建成后,官兵们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体现了绥化突击队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
在北川一中搜救过程中,刘振国身先士卒,带领官兵们充分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疲劳,不怕危险,一点一点地挖,一寸一寸地掘,手套磨破了,就赤手挖掘。有的同志手掌磨出了血泡,有的指甲渗出鲜血,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个人退缩不前,始终战斗在救灾第一线。官兵们认为,早扒开一块石,早移动一片瓦,被埋压的群众就多一分生还的希望。于是,官兵们不顾身体疲劳、体力严重透支的状况,搜救行动一直持续到20时20分,直至天完全黑透了,救援人员才按照上级命令撤离救灾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