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北林春来早
http://suihua.dbw.cn   2008-04-16 08:58:20

  一年之计在于春。清明已过,天暖地苏,又逢喜降春雨,北林大地一派繁忙景象,田间地头处处闪动着忙碌的身影,农机车具穿梭其间,全区备春耕生产全面展开,渐入高潮。

  生产资料:理智抉择

  在北林区农资、良种比较集中的农资大市场和种子一条街上,购买种子、化肥的群众挤满了市场。北林区作为滨北生产资料的集散地,农资品类比较齐全,储存总量比较充足。截至4月初,全区筹措生产资金7亿元,占春耕所需的82%,高于去年同期10个百分点;下摆化肥8万标吨,占春耕需求总量的63%。

  针对今年生产资料大幅度涨价的实际,为减少作物生产成本,北林区广大农民掀起了大造农家肥、多用有机肥的热潮,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大面积应用农家肥的势头更加强劲。目前,全区已积造农家肥500多万立方米,基本达到旱田亩施2立方米、水田1立方米、菜田3立方米的水平。据测算,大量应用农家肥,可使全区减少化肥投入3000万元以上。

  结构调整:专家支招

  春节后,北林区的农业主管领导就和省农委、农科院等部门联系,为区里的农民争取项目。今年北林区依托院区共建,大力推行“百万亩玉米和百万亩水稻高产攻关”项目,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其中,“百万亩水稻高产攻关”项目中推进水田渠系硬质化、育苗大棚化、耕作机械化、田林网络化,将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坚实基础。“百万亩玉米高产攻关”推广普及的测土配方施肥、良种应用、机械化作业、大垄双覆、移栽为重点的农业技术,将使全区玉米生产实现效益最大化。

  针对农民盲目调整的实际,北林区通过向乡村派驻工作组等各种有效途径,引导农民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北林农业部门积极进行市场预测,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走势等信息服务,引导农民优化种植结构,实现效益最大化,并广泛开辟粮食销售渠道,主动找客户、抓订单。要协调信用部门抓紧资金下摆,掀起筹资备物高潮。要想方设法解决贫困户备耕问题,确保生产标准不降低。

  面对旱情:打井保种连日来,区水务部门成立数个打井队,活跃于耕地之间。自流灌区除双河、秦家有“双套”设备外,其他乡镇的自流灌地块很少有补水井,增打水田补水井已成当务之急。

  面对今年的春旱,由于缺乏抗旱设施,加之北林区农民没有坐水种的习惯,势必增加抗旱的困难,将影响一次播种保全苗。

  针对今年可能发生大的旱情的实际,北林区把精力放在完善水田基础设施上。在去年秋冬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00万元,完成土石方120万立方米,修复水毁工程15处,新打各类机电井90眼,可改善水田灌溉面积6万亩。在此基础上,近期还增打了补水井,抢修了水源工程,4月10日全面完成了区属几个渠首工程的检查和维修,保证各灌区提前开闸放水;4月20日前将完成机井和泵站的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组织群众,大打一场斗干支毛渠系工程清淤整修大会战,保证各类渠系畅通。

  气候宜人,政策喜人,人们心齐力足,只要今年的春耕开局良好,秋日的收获将指日可待。

 
作者: 魏青波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