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4月14日电面对今年的旱情,我市把抗春旱保春种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突出出来,在具体措施上,实施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并举,增强抗旱水源与推广节水技术同行。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新打抗旱水源井860眼,新建蓄水坑泡66处、抽水站10处,新购置抗旱设备1882台(套)、大小水桶6170个,维修机电井5489眼、抗旱设备7393台(套)、拦河坝13座、泵站55处,新建井旁大坑和高位水罐1150个,累计投资4742万元。春耕生产资金已有保证,需要的种子、化肥各下摆86%、83%,需要的农药、柴油分别入库81%、75%,已经积造农家肥3300万立方米,新购置100马力拖拉机150台以上。
去年,我市发生了罕见的夏伏连旱,造成入冬以来地表含蓄水较去年大幅度减少,土壤墒情较差,江河水量枯竭,水库蓄水不足,地下水位下降,致使今春旱情形势异常严峻。尽管3月21日以后有几次明显降雨过程,但旱象仍旧很严重。据统计,全市现有干旱面积1351.8万亩,其中旱田干旱面积1220万亩,严重干旱面积528万亩,水田渴水面积131.8万亩,主要集中在自流灌区、提水灌区和水库灌区。
为把抗春旱保春种工作落实落靠,把旱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我市在组织保证上,落实了工作责任制,搞好抗旱资金落实,实行重点包扶。从市四大班子中抽调10名市级领导干部,分别联系10个县(市)区,领导指挥各地抗春旱保春种工作。从市农口部门选派10个工作组,分赴各县(市)区督查指导抗春旱措施落实、生产资料下摆、科技推广项目落实和包扶措施落实。各县(市)区、乡(镇)层层派出抗春旱保春种工作组,做到县有市级,乡有县级,村有乡级,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市县两级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实行多元化投入,千方百计调动社会力量和农民增加抗旱投入的积极性。市政府安排200万元用于水田打井补贴,各县(市)区财政也将拿出一块资金用于抗旱。对于农业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小流域治理项目等资金捆绑使用,尽量用于抗春旱保春种。农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重点保证抗旱资金需要。同时鼓励农民增加抗旱投入;针对贫困户、薄弱户、外出打工户缺少资金、物资、劳力和抗旱设备,组织市县经济实力部门包扶贫困村、贫困户,实行乡村党员干部包扶责任制,通过定向包扶、定点包扶、定期包扶,把备春耕生产所需要的资金、物资和栽培技术尽快落实到户,把抗旱资金、设备和技术落实到位,确保他们种上地、种好地,实现一次播种出全苗。
在抗春旱保春种措施上,我市实施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并举,增强抗旱水源与推广节水技术同行。在工程措施上,增打抗旱水源井、科学调度分配水源、积极推广节水技术、搞好机电井维修配套。在水田自流灌区和提水灌区,提前拦蓄桃花水,做到有水就泡田。在库塘灌区,错开用水高峰,做到泡田插秧一次完成,尽量减少水份蒸发;在旱田区,大力推广井旁挖坑蓄水,一井变多井的经验,做到早合闸、早蓄水。有条件的地方多建高位水箱,避免坐滤水种时争水抢水,提高机电井利用率,重点推广肇东坐水点灌机半自动化播种做法,通过改善耕层土壤墒情,提高作物苗期抗旱能力。在水田区,重点推广节水控灌技术,这项技术今年计划推广30万亩。明水县已经维修机电井917眼、水田补水井117眼和抗旱机电井12眼,新建蓄水工程13处,新增旱灌面积2万亩。截至目前,我市从旱田看,水源的供水能力可保证西部6县(市)坐水种面积850万亩,东部4县(市)区坐水种面积110万亩,基本可以满足玉米坐水种需要;从水田看,渴水主要集中在东部4县,需要再增打大小补水井4900眼,才能满足水田渴水之需。
针对旱情,兰西县组织旱田区大力推广抗旱作物、抗旱品种及喷灌、微灌、管灌等节水技术,水田区重点推广了控制灌溉、湿润灌溉等节水技术。兰西只是我市为抗春旱保春种在农艺措施上的一例。我市按不同作物,在农艺措施上采取不同的抗旱工作措施,并把任务指标落实到县(市)区、乡村地块。玉米主要采取坐(滤)水种、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原垄卡种和播后灌溉等五项措施,五项措施分别落实面积847万亩、27万亩、11万亩、232万亩、29万亩。大豆主要采取滤水种、破垄夹水、播后灌溉、原垄卡种、深播浅覆土五项措施,五项措施各落实面积48万亩、36万亩、16万亩、149万亩、233万亩;水稻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坚持以节水为目的,尽可能多泡田、多插秧,确保今年水稻面积不下滑。在除草剂使用上,选用不需排水就能达到除草效果的药剂。在插秧时间上,做到适时早插秧,5月10日秧苗达到3叶一心至4片叶,有水泡田的地块及早插秧,尤其是“两段式”育苗完全可以早插秧。绥棱县采取工程措施、耕作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全力抗春旱保春种。他们组成科技和抗旱服务小分队,宣传推广控制灌溉、浅型超浅型等节水灌溉技术,鼓励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适时坐(滤)水早播,增加地膜覆盖面积,组织农民维修机泵、管带等机具7000多台(套),为9万亩缺水地块设计增打600多眼补水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