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4月1日电年初以来,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我市从严把市场准入关,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入手,组织人力物力,加强协调配合,深入监督检查,严格行政执法,确保农资市场规范运行。
我市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党委、政府挂帅,农委、工商、质监、公安、物价、供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农资市场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制度,为维护农资市场秩序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青冈县在去年12月份就制定了清理整顿农资市场实施方案,确定了农资专项打假行动的目标、重点和具体措施,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各乡镇对农资市场进行现场检查;绥棱县成立了8个市场管理推进小组,对农资市场进行强化管理,有效防范农资市场管理混乱问题;望奎县组建了专家技术服务队和农业标准化知识宣传队,开展“农业标准化下乡”活动,有效提高了农民自我防范意识。
我市各职能部门主动出击,为农资市场的规范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工商部门启动了红盾护农行动,严把市场准入、商品入市、农资检测、制度落实、依法行政“五道”关口,同时制定完善了“两账两票两书一卡”制、留样封存备查制、农资商品质量信息公示制、农资商品监督巡查制、不合格农资商品退市制等“五制”,对产品标签是否规范、市场主体证照是否齐全、产品广告是否真实进行严格检查,并出资印制了台账、信誉卡等相关经销凭证发放给农资经销企业,确保了农资市场的规范经营。目前,工商部门已检查农资经营者810户,立案查处案件12件,没收非法经营化肥12吨,取缔无照经营农资户10户;质监部门启动了“春雷行动”,组成40个打假小分队深入农村一线,对农资生产销售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排查。目前已检查生产经销涉农企业443户,抽检农资产品421批次,立案查处案件51起,大要案、典型案件4起,打掉制假黑窝点1个,查处定量包装不合格问题58起。同时,他们开展了农资现场免费检验服务,免费检验化肥488批次、定量包装商品371批次、农民自用计量器具344批次,提供农膜计量、商品条码等服务266批次;物价部门实行了农资价格日监测、日报告制度,统一制作了价格公示板,免费发放给化肥、种子大市场的各经营业户,强化价格监督。同时,加大了对碳酸氢钾、碳酸铵、各种专业用肥和年产10万吨以下地产复合肥的价格差率控制;种子管理部门加强对种子市场监管,检查种子经营业户940多家,处理种子违法案件104件,没收假劣种子3.52万公斤。
我市强化宣传,开通热线,为农资市场的规范运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北林区在农资市场整顿过程中,出动宣传车、悬挂宣传横幅、印发宣传资料,在各乡镇设立了举报电话,随时接受农民投诉;海伦市从相关部门抽调科技人员,利用电视讲座形式,通过电视台向广大农民讲解农资识假、辨假和使用常识,公布有关规定和文件精神,使农民了解和掌握有关农资方面知识,增强了维权意识;青冈、兰西等地在电视台设立了农资市场整顿专栏,对制售假劣农资商品的行为进行曝光。同时,我市工商、质监、物价、种子管理等部门还分别利用12315、12365、12358、8101071等24小时举报服务专线,及时为农民解答农资质量和农资价格方面问题,全市查处的农资违法案件中,60%以上是通过群众举报获得线索。
为强化对农资市场的管理,各县(市)区都对当地的农资销售市场进行了统一规范,通过建立农资大市场、农资经营一条街的办法,划定区域,集中组织经营,既保证了农民购买,也方便了行政执法部门执法监督。同时,各地还针对不同实际,制定了符合当地特色的科学规范管理措施。庆安县采取建立销售备案方式来强化市场监管,肇东市通过推行风险抵押金制度制约营销企业守法经营,安达市严格执行价格备案登记制度,青冈通过5户联保或5名国家公职人员担保的形式,共同承担违法经营的经济责任,对经营业户形成了内部制约,违法经营发案率明显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