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3月21日电今年,我市春季干旱形势将十分严峻,直接影响春耕生产。那么,发生干旱怎么办?对此,市水利学会会员李延超先从总体上指路: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把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既要强化基础设施,广辟抗旱水源,加强水源工程的管理和调控,优化水资源的配置,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又要实行科学的旱作农业模式,采用综合措施,不断提高土壤保墒和作物抗御干旱的能力,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有效保护和利用,推进农业用水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接着,李延超说,要克服麻痹思想,坚定抗旱信心。多数农民已意识到今年春旱的严峻形势,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春耕生产没有进入紧张状态,对可能发生的旱情还是比较麻木。在一些干部群众中也存在着靠天等雨的思想和“若要大旱啥招没有的悲观情绪”,这是当前抗旱的最大问题和障碍。因此,要紧急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超前做好抗旱的各项准备工作,把灾情、干旱可能造成的损失估计透,把各项工作组织的周密、科学、稳妥,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要进一步加强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抗旱灌溉能力。突出抓好水源工程建设,以打井工程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地下水开采的可持续性,从根本上改善抗旱基础设施。同时,随着地下水资源的不断匮乏,要着重在地表蓄水工程上下功夫,加强降水集蓄工程建设,有效地拦蓄地表水,积极推广井旁大坑蓄水的做法,做到机电井闲时忙用,最大幅度地增加干旱区的水源保障能力;要推广坐水种植技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大力推广春季坐水点灌、苗期白龙灌和微喷灌等,以保证苗期灌溉。从肇东的经验来看,肇东市旱田区基本都采用坐水点播机进行半自动化播种,这种旱区耕种方式投资不大,比人工坐水种的效率要快四五倍,与人工正常耕种的效率差不多,但却改善了耕作层的土壤墒情,提高了作物的抗旱能力。从去年青冈县的经验看,苗期灌和不灌作物长势不大一样,安达市多年苗期灌溉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这方面,东部县(市)也要转变观念,在旱田灌既上,推广西部县(市)的有效做法,有效地加强苗期灌溉;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灌溉成本,发展旱作农业。农民要组织起来建立各种农业合作组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减少单户农民的资金投入,配套节水灌溉设备,从而降低风险。合作组织内的农户采用多家轮流灌溉的方式,既采用了节水灌溉,又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闲时还可以进行设备出租,从而进一步降低灌溉成本。同时,在一些干旱严重的地区,要尽量调整种植结构,种植耐旱的作物或耐旱的品种。要采取塑膜覆盖、整地保墒、抢墒播种、坐水点种、施用农家肥等农业措施和使用抗旱剂等现代抗旱技术,使单一抗旱向科学的旱作农业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投入,增加粮食产量;要加强水源调控,全力保障水田灌溉。在水田灌溉方面,做到上下游统筹兼顾,既要做到早开闸、早放水、早泡田,又要合理分配好水源,要大力开展沟泡蓄水,尽可能拦蓄河泡水。各灌区要在节水上下功夫,做到泡田插秧一次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要抢打补水井,扩大抗旱水源保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