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3月10日电兰西县兰西镇有个科研村,村里的农民农闲时不闲,还忙得很。
2月25日,笔者来到这个村。村路上,拉料的、运货的,干得热火朝天;农家炕头上,堆满了汽车坐垫、手机套等精美的亚麻手工编织品。进出的人告诉笔者,大伙儿正在赶着编织一批急活,厂家催得紧着呢。
从2002年起,亚麻成了兰西的富县之宝;2005年,兰西又获“中国亚麻纺编织名城”的美誉。城里人开始瞧准了这些亚麻编织品,汽车坐垫、手机套、拖鞋,精美实用,这东西一下子火了!
眼瞅着县城里的亚麻编织企业开了一家又一家,生意红火。科研村人憋不住了,村上请来了编织行家,手把手地教。能人去了县里的厂家,明说,那流水线上的东西虽好,可模样死板,俺村的手工编织,可以给你的产品编上“福”字、中国结,看着喜庆,能让你的产品锦上添花。两下一拍板,这事儿就定下了。
于是,一个个农家炕头变成了编织亚麻制品的小工厂。农闲时,男女老少都围坐在自家的炕头上边干边聊,好不热闹;赶上农忙,村民们忙完了地里的农活,吃完晚饭也要上炕编两针。就这样,年底一算账,30来户人家,就有23万元揣进兜儿。
孙秀兰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今,她可是村里的大忙人。她对笔者说:“一大早,咱就把取来的活送到各家炕头上,省心;成品编好后,打个电话,上门取货,方便。费用,1元,便宜。大伙儿说我这是‘一条龙服务’。”
张作军今年41岁,是个壮汉子,手工活儿却不差,他编的手机套上的金鱼活灵活现。按理儿说,这个时候他该在城里找活儿干。“咋不出去打工?”笔者好奇,忙问。“打工那俩钱儿,哪够花。你看,编织这活,俺全家齐上阵,都勤快着点,一个人赚的要比打两份工还多。”
在村头,笔者碰上了“绿地”的副总经理孙维敏。绿地集团,兰西县的龙头企业,特认科研村的编织手艺。问起这炕头上的货行吗?他脱口而出:“个保个得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