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经济新闻 正文
明水牧歌
http://suihua.dbw.cn   2008-02-29 13:59:08

  牛儿卧栏沐暖阳,羊群结伴落日归,肥猪慵懒地打着鼾……在明水县12个乡镇走一走、访一访,养羊专业村、养牛专业屯、养猪专业大户一拎一串儿,就像宋祖英歌里唱的:“唱起那牧歌牛羊多,多过了天上的群星座座……”

  据介绍,去年,明水牧业产值实现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县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实现760元,比上年增加31%。

  从规模扩张到规模化开发

  规模才能赢得大市场。明水统一规划,区域布局、专业生产,千方百计提高畜禽入栏率,扩充饲养总量,推进了小群体、小规模向大群体、大规模飞跃,全县畜牧业的身板抖然变大。忆当初,动员农民搞养殖也不是开锣就是戏,序幕拉开也是费了一番功夫。嘴皮子吹破我自岿然不动,光说不干你是个棒槌,你养几头让我瞅瞅?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全县每个乡村干部养羊50只以上或养牛10头以上,干给农民看,为群众做表率,一批养殖大户应运而生。全县新发展养殖专业村5个、专业屯13个、各类典型大户259户。

  通达镇勇敢村养牛专业户王闯人称“牛魔王”,根据肉牛生活习性和规律总结出一套养牛经,吃药防病都有一套作息表、时间表,他每天将秸秆、玉米面、酒糟按比例配制饲料,那牛侍候得膘肥体壮。王闯说,这样养一头架子牛2个月准保出栏,每头牛能净赚400多元。

  1995年,崇德镇茂盛村农民孙兆会从一只、两只开始养羊,之后每年养100只左右。2000年,孙兆会又从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引进200多只绒山羊,现存栏已达1200只,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孙兆会每年无偿扶持几个养羊农民,赊给他们小羊羔、传授养殖经验。目前,茂盛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羊村,仅养羊一项,每年户均增收1700元以上。

  2007年猪走旺运,价一路飚升,养猪户可掏上了。养猪专业村通泉乡五星村一年出栏百头以上的有几十户,由养猪协会统一组织贩运,毛猪每公斤比零卖的散户多卖2角至4角。

  龙头企业推动畜牧产业化升级

  工业化思维抓畜牧业,畜牧业便成了产业化链条的第一个链条,产业化经营促进畜牧产业提档升级,农户+基地+公司+市场,产、加、销一体化运作,让养殖户看到了真真切切的效益,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招商引资飞来了“白天鹅”,这家牧业公司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年加工1万吨生物饲料和5000头生猪养殖项目,南京“紫燕”乘风飞来,投资2600万元建设年加工10万头肉牛、25万只肉羊的屠宰加工项目。

  活跃的中介组织和贩运队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连接产销、成龙配套的市场体系,强化流通促进产业化开发,促进产品增效。目前,全县已发展中介组织近百个、经纪人1500多人,建成乡级专业交易市场12处、村级交易大集6处,在哈尔滨、大庆、辽宁等地建立营销网点6个,去年交易牲畜22万头(只),交易额达1.5亿元。

  通泉乡牲畜交易大集逢周三、周六开市,大牲畜上市量达千头,吸引大批内蒙古、河北、辽宁、吉林客商。通达镇牲畜交易大集旺季交易量达2000头,淡季六七百头。

  科技+服务唱好牧歌

  一首歌曲谱得好,起头引人注意,曲终更要掷地有声,留有回味。

  搞养殖就怕摊灾,一场瘟疫一场灾,几年辛苦全白搭。春防、夏防、秋防,层层责任追究,对各技术环节全程监督指导,杜绝漏防现象发生,畜禽免疫密度高达96%以上,以禽流感、口蹄疫为重点,加大了对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和监控,确保了全县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全年引进优良种禽1226头(只),扩大了种畜核心群数量,繁育改良提质增效;推广舍饲养畜、肉牛拴系育肥、种草养畜和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推进畜牧业生产由散放粗养向舍饲精养发展,科学饲养提质增效;推行轮牧、休牧、禁牧,合理开发利用草原,不断扩大青贮饲料和优质牧草面积,牛羊们的“口粮”有保证,靠饲料开发提质增效。

  明水畜牧有个“一减免、五优先”优惠政策,即对牛羊养殖户繁改费减半,优惠发包草原,优惠承包机动地,优先发放贷款,优先审批建舍用材,优先投放项目资金。养殖户们尝到了甜头,平添动力,劲头更足了。

 
作者: 孙志国 廉宏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