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2月27日电海伦市发挥各类农村专业协会作用,大力培养乡土人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领农民创业,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的组织形式,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广大种养大户对接,推进农业协会发展壮大。在各类产业技术协会实行“五统一”服务模式,以此吸引了大批乡土人才。以市域特色的优质无公害杂粮、高油大豆、反季节蔬菜、食草畜禽、林木、劳动力资源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建立了为数众多的林木、蔬菜、苗木、农产品等种养业、加工业、劳务输出协会。目前,全市已发展成规模的各类农村专业协会136个,会员2.2万人,带动农户10万多户。
各协会充分发挥本行业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提升龙头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带动能力。东风镇创建了绿化花卉苗木公司基地,每年可销售绿地草坪8万多平方米、盆景花11万盆、苗木30多万株,成为绥化市范围内规模较大的绿化花卉苗木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市已建成了30万亩绿色高油大豆生产基地、20万亩优质高效甜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大青椒生产基地等,形成了优质大豆等六大优势产业。海伦市建城村绿色蔬菜产销协会和祥富镇绿色薯菜产业开发协会大力支持和鼓励会员和农户创办农业企业,兴办经济实体,并依托高效、科研院所和专业部门,邀请专家教授、技术能手与农产品企业、种养基地挂钩和现场授课指导。海伦镇建城村村干部高志宽在镇党委的帮助扶持下,投资10万元率先承包了3栋钢架大棚,常年生产反季节果菜,每年纯收入6万多元。
大力实施农村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2007年,市劳动力转移办公室举办了13期农民网络技能培训班,400多名农村种养大户和各业大王进行了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深入开展“专家服务行”活动,先后组织6支科技服务队,组织100多名专家常年深入到农村生产一线、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举办专题讲座和现场农业生产辅导,帮助解决行业协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强化市直部门为民服务活动,在审批办证、立项、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将优秀乡土人才纳入“农民素质升级培养工程”,先后分6期组织了157名农村经纪人到山东寿光、大连经济开发区考察培训。2007年年底,市政府出资3万元重奖了100名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农村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