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2月27日电北林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通过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建强埠外基地,优化输出环境,劳务输出喜获成果。全区去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7.2万人,劳务收入8.5亿元。
这个区针对国内外劳务市场竞争激烈的发展趋势,注重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畅通农民工进入劳务市场的渠道。创办了城镇就业再就业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站式”就业服务大厅,设立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站,开展了网上求职、登记、就业指导和网上劳动事务代理等业务,完善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并实现了区乡微机联网,及时传递发布用工信息。目前,全区已经与威海、昆山等十几个用工量较大的城市建立了劳务合作伙伴关系,向这些城市输送劳动力2.75万人。引导中介组织、培训机构考察市场,随时掌握用工市场变化,获取市场开发主动权,并通过代培学员、定向培训等措施,广泛地与用工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培训、就业合作关系,拓宽国外劳务市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双带”(能人带、干部带)工程,打造了千名打工能人队伍和百名干部领工队伍,全区打工能人已发展到2600人、镇村两级干部106人,每年通过这些打工能人和干部转移劳动力近4万人。
这个区按照村村建基地、乡乡打品牌的思路,建强埠外基地,实施规模输出和创建品牌。把国内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作为输出的主攻方向,加快了基地的辟建工作,实现了定点、定向输出。全区共建外埠基地354个,全区通过基地规模输出的人数已达到3.7万人。靠规模来发展基地,靠基地来进一步扩大输出领域和地域,最后形成品牌基地和精品劳务的“双赢”。目前,在外输出劳务叫响的有山东大饼、天津磨勺、大连海产品加工、俄罗斯菜农、海参崴红砖工和大庆迎宾员等品牌,形成了具有北林区特色的品牌体系。
这个区采取优化输出环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劳务输出工作。组织培训机构对农民工开展输前培训班,讲解法律法规及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相关知识,让每一个出去的人都知道国家和当地的政策规范、维权途径和具体环节,不断提高农民工自我维权意识。以基地为依托,设立维权岗,发放维权卡,实施法律援助,并在外出党员集中的大连、天津、威海等地成立了8个临时党支部,先后帮助外出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40多个,协调解决侵害农民工利益案件3起。基本形成了以基地为依托、以临时党支部和能人牵头的民间组织维权共同体,打破了农民工势单力薄、单一维权的被动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