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一过,望奎县广大农民又开展忙活了起来,他们在欢庆猪年丰收旺运的时候,又开始了谋划鼠年的致富计划……
2月22日上午,望奎镇厢红五村农民高纪昌一家人在新建的村活动场所内,认真地听取了县里开展的“科普之冬”讲座,并询问了很多关于食用菌培育的经验和方法,回到家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讨论起了今年食用菌生产计划,最后拿出方案,借助县科协、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力量,培育几个新品种,增强市场竞争力,儿子负责外出“取经”和销售,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负责生产和管理,做到产销两不误,思路记在了本上,希望寄托在了鼠年。
以往每年元旦春节前后,正是农民“猫冬”打牌、喝酒打发时光的季节。为让农民冬闲过得充实,望奎县积极组织科协、农技推广、畜牧等部门深入到乡村开展“科普之冬”活动,引导农民谋划好一年的生产计划。火箭乡厢兰二村种田大户周玉民告诉记者:“以前种地全是土方法,选什么品牌种植、用什么肥全是自己说了算,现在好了,有了‘科普之冬’活动,我的心里有谱了!”
网络学技探市忙
“还是这网络好呀!鼠标一点各种致富信息应有尽有,去年,我种植的特色蔬菜纯收入2万多元。”火箭乡农民卢凤仁高兴地说。在望奎县像卢凤仁一样享受到网络带来好处的农民达5万多人。
近年来,望奎县加大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全县109个村建设了村级信息服务站,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增长见识,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到目前,全县已建涉农专业信息网站4个、县级农业信息中心1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15个,并在109个行政村配备农业信息接收机、农业信息员200余人,网上学技术、了解涉农政策、销售农产品已经成了农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去年,灵山满族乡农民王海江通过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发布“乌龙沟”牌大米的供求信息,与温州客商达成协议,使生产的大米卖到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40元的好价格;恭六乡农民李庆国将自己树苗的品种、价格、株高等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出去,变被动的“等”到主动的“推”,外地客商纷纷打来电话预订树苗,几天时间就收入几千元。
家庭“工厂”工作忙
现在,灯塔乡厢白前头村王国富老人又开始“上班”了。“村里能人臧景明办起了柳编加工厂,规模大着呢!附近乡镇的农民有的种柳条,有的为他编柳条,我们这些‘工人’给他加工的柳编制品都远销到国外了!”王国富老人自信地说。现在,像王国富一样通过第二、三产业创业增收的农民达1.8万人。
这个县借助特色优热产业蓬勃发展和北大荒肉业、东郊天然色素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引带,积极拓展农林富余劳动力的内转空间。东郊乡的“黄麻子”土豆、卫星镇的地产果、莲花镇等乡镇的“炕头”柳编加工厂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壮大,使一些富余劳动力通过内转富走上了裕的道路。
莲花镇农民徐阳军办起的柳编加工厂,每年秋后农闲这段时间,都有100余名富余劳动力在他的工厂里加工柳帘等产品,他的柳编制品不仅实现了远销国外挣“洋钱”,而且带动了众多乡亲通过加工柳编实现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