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区创新『三项机制』全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纪实之二
“没有监督的权力容易产生腐败”,北林区通过强化组织监督、社会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市场监督,织成一张约束的网络,并正在约束出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环境。
在组织监督方面,由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牵头,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专人组成巡查组,对各部门执法情况、服务情况、队伍管理情况等问题进行不定期的经常性检查抽查。对中梗阻、履职不力和效果不佳的部门或单位,通过下发《整改建议书》等形式,责令改进。设立了行政监察举报中心、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组建了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稽查大队,开展经常性的明察暗访。
去年开始,北林区对三个方面进行了专项重点稽查。一个是针对政风行风问题,先后对教育、卫生、交通三个系统9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查处了卫生系统对内科室承包、教师乱办班和乱补课的问题、公路“三乱”的问题。其中,区运管站永安分站副站长李某某、货运股负责人宁某某在哈绥高速路口无证执法、双向拦车,违反了执法程序,区纪委监察局分别给予他们行政警告和党内警告的处分,并调离了执法岗位,对这两起案件还在全区进行了公开通报。二是针对干部作风问题,集中开展了“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收费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活动,查处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违规审批、执法态度蛮横等干部作风问题。三是针对新农村建设项目,在对市纪委确定的29个资金项目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对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五保户”供养资金和农村“三资”管理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检查,解决占用挪用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资产资源违规发包出售等问题40余个,清理出“黑地”130余公顷,纠正违规违纪资金200余万元。
在社会监督方面,在全区广泛开展了三大评议。除了按照省市的要求开展了民主“双评”活动,与市纠风办共同组织开展了民主“联评”活动外,还按照区委三届二次全会部署开展了重点部门班子成员和百名科(所、队)长的作风评议活动,将全区执法监督、综合管理和社会服务等三大类34个重点部门的班子成员及相关科(所、队)长共计326人全部纳入评议范围,评议工作结束后,根据评议的结果,按类分别对参评单位的班子成员及科(所、队)长进行排名,划分出优秀、良好和较差三个档次。对评议结果优秀的,区委、区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对评议结果较差的,视情节进行警示或诫勉谈话;对评议结果很差、群众反映强烈且问题集中的给予降免职。对垂直管理部门的评议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建议参照执行。同时,评议结果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记者日前在北林区纪委采访,具体负责评议工作的区纪委副书记戴玉林介绍说,“评议对工作是一种促进,能够有效解决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压力问题,让其主动想环境问题,想服务问题,想发展问题。”
在法律监督方面,针对一些部门执法弹性过大、执法权过于集中等问题,从强化内部管理、规范执法及行政行为、遏制腐败问题的角度出发,加强了对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的权力分解力度。去年,按照“采购、付款、验收”分离,“票、款、账”分离,“调查、征缴、稽查”分离,“立案、裁决、执行、监督”分离,“检查、审核、执行”分离等“五分离”的权力分解模式,在法院、财政、国税、地税、物价等5部门进行了试点工作,制定并落实权力分解制度机制7项,增强了对权力运行的制衡力。
在舆论监督方面,从去年开始,与市纠风办、市广播电台合作的“行风热线”节目由原来的一档播放,改为“行风回音壁、面对面、百姓诉求台和政策直通车”4档播放,提高了“行风热线”的监督实效。从去年下半年起,他们与市纠风办、市电视台合作,开辟了“关注行风”专题电视栏目,相继播出了“关注医疗不正之风”、“关注教育不正之风”等节目。区纪委监察局还与区政协联合开办了《社情民意专刊》,主动及时地收集政协委员对经济发展环境和政风行风建设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在市场监督方面,他们从净化市场环境、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深入开展了对出租车营运市场、农资市场、非法传销、无证照经营、食品安全等专项治理活动,打击非法营运车辆,解决哄抬农资价格、制售假劣农资等坑农害农的问题,切实维护了市场经营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