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市长助理、建设局长徐承运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本级城市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一笔。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两城四地”目标,动员全市各方力量,集中会战,合力攻坚,整体推进,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建市以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综合效果最好的一年。市政工程项目共计88项,总投资1.2亿多元,相当于建市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总和。市长助理、建设局长徐承运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2007年市本级城市建设工作做了如上概括。
记者:从街谈巷议中明显看出,绥化市民对去年城市建设工作是非常满意的,也对2008年建设美好家园充满期待。请您勾勒一下新的一年市本级城市建设的美好蓝图。
徐承运:2008年是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的最后一年,也是决胜之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关注民生、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任务,市委二届二次全会对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进行了部署。如何把我们生活的城市建设得更美,从根本上提升城市档次,是我们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作实际,初步确定城市建设总体思路是: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关注民生、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和谐城建为主线,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园林绿化、城市环境管理为重点,建设、开发管理同步,区域城乡一体,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进而为实现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绥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市民对将要发生在身边的变化非常关心,请您具体谈一下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
徐承运:首先继续抓好市政工程建设。市委、市政府初步确定,2008年市政工程建设政府投资不低于上年。要坚持统筹谋划、量力而行、突出重点、解决急需的原则,加快建设步伐。以道路建设为主线,建设改造长江路等主街路,打通断头路,改善市民反响强烈、急需的次干路和巷路,同时进一步完善排水、路灯、人行道等配套工程。以开展“城市绿化年”活动为契机,迅速掀起城区绿化的热潮。以街路绿化为重点,以单位、庭院、小区、广场绿化为补充,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一体化绿化布局,实现全方位绿化、美化和香化。进一步加大市民公园建设力度,力争早日竣工投入使用。
进一步抓好房地产开发力度。坚持科学规划、连片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以新区碧桂园开发为牵动,引领房地产开发提档升级,并抓好老区棚户区改造启动实施,不断完善“三区”发展框架。同时,加强建设市场、房地产市场、物业管理市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以管理促进建设、开发、改造升级升位,建立规范有序健康的市场秩序。坚持民本思想,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记者:有人说,撬动城市建设需要硬杠杆。在新的一年城市建设上有哪些具体推进办法和措施?
徐承运:在推进措施上,要按照市委二届二次全会精神,深入探索以市场化手段建设、开发、经营和管理城市的新措施、新办法,坚持政府投入和市场化运作并重,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以土地经营为重点,与项目捆绑运作,整合城市资产资源,有效聚集建设资金。同时要积极搞好道路、桥梁等公用设施冠名权及广告、公交线路、公厕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市场化运营,推行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放开作业市场,实行政府特许经营,采取合资、合作、独资、BOT等形式,吸引和鼓励境内外企业、客商参与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记者:常言说,建设部门是手擎城市画笔的人,城市美不美,亮不亮,建设系统职工的素质是重要因素之一。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的情况看,市建设系统在2007年“双评”中进入了前四名,这说明,社会各个方面对建设系统的工作是满意的。新的一年在队伍建设上还有什么打算?
徐承运:过去的一年,我们建设部门围绕“团队、创业、形象”六个字,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建设,相互促进,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使建设行业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在“双方”工作评比中,名次位于前列,创历史最好成绩,重树建设行业的良好形象。过去一年,城市建设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也凝结着建设人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
新的一年,建设人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历史机遇。要继续打造一支团结务实的团队,形成激情创业的整体合力,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推动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拉开中心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功能,为广大市民创造宜居祥和的生活空间,再创城市建设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