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高科技园区肇东农民增收『金钥匙』
http://suihua.dbw.cn   2008-02-18 09:13:45

  一间温室、两座大棚,外加个看护房,这就是徐成祥花了12万元建的“新家”,“要不是出手早,还抢不到呢。”

  他的“新家”在肇东市肇东镇展望新村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内,为修建这个示范园,肇东镇共投资了1100多万元,去年9月投入使用,一期60户农民已经入住,主要种植水果、蔬菜。

  老徐算了笔账:在园内,修路、水电、扣棚、建房归政府投入,同时有专业的农业技术员,自己只要按照指导科学种植,“3年就能收回成本了。”

  这里有沼气池,实现了循环利用;有深水井,方便了农业用水;有自动喷灌口,节约了水资源;有大棚自动卷帘机,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园区有着科学而严格的农业管理规范,育秧、追肥、灌溉等农业生产的全部环节镇里都有专业的全方位技术服务。

  在肇东,这样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成了带动传统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的“先锋”。

  作为国家商品粮和畜产品基地,肇东市91万总人口中,75%以上是农民。地不少,但人更多。“农民要增收,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传统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肇东市副市长李霈霜如是说。

  怎么调整?怎么带动?肇东把目光放到了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上。肇东市委书记张锡才说得明白,抓好了科技园区建设,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命脉”,就抓住了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就找到了农民持续增收的“金钥匙”。

  这把“金钥匙”也开启了肇东农民致富的大门。

  安业红提是涝洲镇安业村的“金字招牌”之一,“这要是放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村党支部书记辛维清感触很深,第一次从辽宁引进了红提,“在寒地里种葡萄,根本没人会,村里人大多在观望。”

  在各方的支持下,安业村建立了高科技葡萄园。为了攻克葡萄种植难关,葡萄园专门从科研院所请来了技术专家。通过3年的种植,如今安业村的葡萄进入了旺果期,开市就卖到了6元一公斤,现在他们投资700多万元,建起了保鲜库。

  在园区的带动下,一大批农民成了技术能手,安业村的葡萄大棚从最初的20多座增加到440座,全村一半以上农民靠葡萄发家致富。

  包括安业葡萄园在内,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被纳入肇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打造这把“金钥匙”,肇东市制订了非常严格的标准:必须是统一耕暄、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每个园区的面积在100亩以上。

  在建设过程中,肇东采取项目倾斜、财政投入、乡村和农民自筹资金的方式,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品种更新改良、农机化装备和奶牛发展服务体系建设。

  有了“金钥匙”,肇东逐步摆脱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不高的“小农经济”,农民种地也从先前的“体力活”变成了现在的“技术活”。目前,肇东已经建立了以玉米、水稻、瓜菜、奶牛等5大产业带为主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近300处,已有6万农民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有50多项新技术、46个新品种,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迅速向周边农户和农村辐射。东发大明水牌鲢鱼、黎明长富牌小米、绿源甜草岗牌葡萄、向阳花牌蔬菜、涝洲雨桄牌大米等一批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

  有了“金钥匙”,肇东农民也逐步摆脱“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局面,开始“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在村民许彦彬等人的带领下,向阳乡创办了瓜菜协会,会员已经发展到2100多人。2006年,该协会正式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向阳花”,走出了一条“品牌+协会+基地+农户”的新的经营模式。向阳乡有瓜果协会、安业村有葡萄合作社,在肇东类似的专业协会已有62家,经纪人也达到2000多人。

 
作者: 马明哲 车彦旭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