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经济新闻 正文
北林:五谷丰六畜兴
http://suihua.dbw.cn   2008-02-15 09:46:57

  东北网绥化2月15日电去年,北林区遇到了虫灾和罕见的夏伏连旱等自然灾害,但农业仍获得了大丰收,这得益于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建设加大,科技水平提升和农业资源转化。

  这个区对种植业进行“两增两减”调整。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分别增加了9.2万亩和12.1万亩。两种高产量的农作物“扩军”带来高回报,水稻总产实现5.65亿公斤,玉米总产实现4.15亿公斤。大豆、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减编”,让大多数农民把精力投入到高效经济作物的发展上。永安满族镇正黄三村瓜菜种植户潘仁峰,去年他家一公顷地甘蓝、辣椒卖出了12万元,一公顷地的收入顶上了几公顷地大豆、马铃薯的收入。全区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63万亩,亩效益都在800元以上。

  瓜菜作物在市场增金,烤烟种植户也掏上了。三井乡烤烟种植大户杨孝臣的金叶子也长得出奇的好,200多亩烤烟,收入达40多万元。全区3.7万亩烤烟喜获丰收,鼓起了烟农的腰包,产量实现14万担,烟农收入达到6000万元。

  基础建设给农业丰收添上了硬家底,这个区放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硬质化渠系3万延长米、闸4座、渡槽12座,打机电井157眼,在抗旱期间,效果突显。提起基础建设给农户带来的好处,秦家镇民兴村李井江对笔者讲:“我家是大棚育苗,苗齐苗壮,硬质化渠沟直通我家稻田,去年别看是个大旱年头,可产量不但没有减反而增了。”北林区在农业硬件上舍得花钱,投入1000万元农业开发资金,对秦家水稻生产示范区进行了完善和提高,新建硬质化渠系1万延长米,该区域田林路渠沟得到全面提档升级。

  水稻小棚育苗开始偃旗息鼓,水田育苗大棚遍地开花。新建水田大棚1万栋,全区水田大棚总量达到4.7万栋,覆盖面达到80%以上。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收割,更是让农户少花钱多增效。全区21个农机合作社的大型农机528台,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

  这个区开展“科技之夏”培训活动,培养了250多名能够长期扎根基层、发挥效应明显的乡土科技人才群体。以“院区共建”项目为依托,以科技园区建设为牵动,推广了水稻大棚育苗、“两段式”育苗、玉米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技术,普及面积达到410万亩(次),集中建设了秦家民兴水稻、东兴新源烤烟等25处科技园区。科技水平的提升,助推了粮食增产增收。

  农业资源转化牵动着北林农业的发展。做大做强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构筑起以稻、豆、畜为主体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去年,投资1.5亿元的大众肉联120万头生猪屠宰扩建、投资3.4亿元的国能生物质发电、投资1亿元的恒润玉米酒精等加工项目建设顺利,给北林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带来了强大的牵动力。目前,全区省级龙头企业已发展到7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9家,水稻基本实现“吃干榨净”,玉米加工量达到20万吨,生猪、肉牛以及大鹅、肉鸡加工量分别达到180万头、3万头、110万只和400万只。

 
作者: 张君实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