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社会是时代的主旋律,更是青冈决策者不懈追求的目标。现在的青冈,无论机关还是基层,抑或是城市和乡村,“和谐”正成为全县45万人民的共同心声。
青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从一件件具体工作做起,从解决一个个突出矛盾入手,扎扎实实推进。
城乡差距问题是影响这个县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全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县委、县政府主要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入手,统筹城乡发展,有效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这个县以“一村一品”为发展方向,以样板村为牵动,在全县165个行政村探索形成了以龙凤玉米公司和长林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牵动发展模式,以拥军村为代表的土地集约经营发展模式,以新合村为代表的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公平村为代表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10大类增加村集体积累、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模式。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066.9元,增长6.5%。
为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青冈结合新农村建设,本着“建设新农村,首先要建设新城镇”的出发点,去年,共投入1141万元,在小城镇实施了道路、绿化、排水、供水、健身广场五项基础建设工程,使小城镇建成区的道路全部硬化,并形成了完善合理的城镇路网体系。他们还将“生态园林城”建设拓展延伸到小城镇,采取针阔结合、乔灌结合的园林绿化模式,全面提高了小城镇的绿化水平。
青冈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成果共享,多送实惠于民”的原则,情系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为他们行善事,谋福利。
过去,一些残疾人为谋生路,只在一些自制的小棚房中修鞋,到了冬天,取暖不好手都伸不出来。县委、县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于2007年,经多方筹资,投资56万元建设了残疾人就业大厅,该大厅建筑面积144平方米,可容纳22名残疾人就业,室内设有卫生间,还有专门负责打扫卫生的人员,他们只要每人每年交100元取暖费就可以免费在这里就业了。
在为困难群众办实事上,这个县还实施了城镇贫困人口扶贫解困工程。去年,共投入扶贫资金3129.8万元实施了贫困学生救助工程。3年来,通过对上积极争取、县财政的全力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心捐助,共筹集助学资金达423万元,资助贫困学生7.5万人次。另外,还整合了农村敬老院,在城镇建立了老年服务中心,实施了鳏寡孤独人口救助工程。
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头疼的事情。2006年,这个县对10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院舍建设和设备改造。去年,他们又积极推进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并于年初开始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去年10月末,全县农民参合人数达到了220322人,参合率达91.42%,共支付医疗补偿资金156万余元,其中补偿门诊医疗费118万余元,补偿住院医疗费37万余元,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同时,为了解决困难职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在县医院设立了特困职工医疗门诊,制发了《青冈县特困职工就医卡》,特困职工及家人凭卡到县医院就医,可减免部分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