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月22日电日历刚翻过2008年元旦,白天慢慢变得长了起来。在地处安达南郊约2.5公里地的安达镇胜利村农民李显诚怀里揣着“小广播”在自家的日光温室里,一边听着新闻,一边给地里的黄瓜打尖。“如今我们种这黄瓜、西红柿和油菜,不但增加了收入,还保护了生态环境,这不正应了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嘛!”李显诚嗓门大,说话简直就像高音喇叭,在温室另一头忙碌的妻子都被他的话给逗笑了。在李显诚家的小院里,新铺了砖的院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瞧,我这5间平板房是花了8万元盖的,现在还没有粉刷二遍呢。”刚走进院子,李显诚便指着自家新盖的房子自豪地说。
近年来,李显诚瞅准市场空档儿,全力发展棚室蔬菜产业,成了全村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户,依靠种菜让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胜利村地处城郊,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具备种植蔬菜的优势。李显诚看准了这条路,便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从1996年开始,在村里其他人还在维持传统的耕作模式的时候,李显诚依靠一册《科技致富》杂志率先在自己的2亩自留地里搞起了地膜玉米、花生、果树栽培等试验。在市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初试成功,当年收入2000元,每亩平均近千元,比常规露地种植高出好多倍。为了更好地掌握农业科技知识,他如醉如痴地搜寻和订阅各种报刊书籍,还报考了市农广校的农学技术推广专业,系统学习农业生产新技术。2000年,在市、乡农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他投资1000元在自家的地上建起胜利村的第一座日光温室。当年仅靠卖菜一项,就收入了5200元,年底盘算下来,家中4口人,竟然人均增收1300元,除了还清欠账外,家里经济还略有盈余,李显诚一家乐开了怀。初尝种菜甜头的李显诚从2001年开始,一口气承包了邻居家的两座日光温室,精心种植黄瓜、西红柿等。一年下来,3座温室年收入3万元,除去费用净收入2.4万元。有了效益,他的信心更足了。2006年底,仅靠日光温室,他家的年收入就累计达到10万多元。有了钱,他家盖了3间瓦房,又建起了冬储菜窖,购买了农用车、摩托车,还安装了电话,用上了沼气灶。
“去年日光温室形势好,收入很好。”李显诚向笔者介绍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村环境,我们从收音机里听了这个消息后备受鼓舞。今年打算继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还准备再盖上几间房,给家里添台电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