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县明水镇瞄准市场,大力发展围城经济,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种养围着餐桌转
连日来,可把农民王丙臣忙坏了,城里的饭店、酒家他转悠了个遍。一不吃饭,二不喝酒,干嘛?看看人家城里人都在吃些啥,种啥、养啥心中好有个谱儿。农民围绕着城里人的餐桌搞种养,啥快,咱就种啥、养啥,去年刘艳伟瞄准餐桌种植蔬菜纯收入3万多元。
发展棚室经济,做大城镇居民的“小菜篮”工程。采取发展生态家园小区模式,抓大户、带小户、小户带一屯、一屯带全村,大力发展瓜菜产业、棚室经济,菜农种植面积已近耕地面积的64%,在居民对新鲜瓜菜的需求基本达到“自给自足”的同时,帮助农民开拓县城市场,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格局。
明水镇农民瞄准城里人的餐桌,发展特色养殖。这个镇镇村干部支持、引导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把种地当副业,或者完全放弃土地,发展肉羊、肉狗、蓝狐、獭兔、北极寒鸭等特色养殖,随着城里人的口味变化,自我调整养殖结构。
服务围着需求转
助推个体私营经济,形成一村一业规模型格局。这个镇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紧紧围绕城镇工业转移劳动力。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明水镇建筑业蓬勃兴起,以城北村为主体,从事工程建筑行业的建筑工程队达8支,木工、瓦工、力工、钢筋工,工种齐全。每人年少说也能揣回七八千元,被人称为“建筑专业村”。
服务市场上,明水镇人更是独揽天下。城里的商场、超市、酒店不断出现,也为明水镇的小青年提供了舞台。服务员、服务生、售货员、收银员,哪行都有明水镇人的身影,全镇有3000多小青年从事服务业,人均月收入在800~1200元。
目前,城北村有明水县最早也是最大的粮食贩运公司,城北村村民在吉林、云南等地组建了运输车队,全村现拥有卡玛斯长厢车9台,拥有家用轿车11台,其他运输车辆300多台,成了名副其实的明水“交通运输第一村”。
围着垃圾把钱赚
城里遍地都是宝,生活垃圾也变金。城郊人眼睛“毒”,城里人丢弃的生活垃圾也能变成钱,旧塑料、废纸壳、破铜烂铁样样都值钱。
农艺村是出了名的“破烂村”,家家靠捡破烂发了家。清晨,村民便穿梭于城里的大街小巷,钩子、耙子齐上阵。战果如何?村民范学指着院内停着的三轮车自豪地说,那都是咱从城里人的垃圾中捡回来的。几个能干的村民,嫌只靠自己捡不过瘾,索性在城里开起了废品收购部。现在这个镇有16户在城内开起了废品收购部,年收入都非常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