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这的奶牛老享福了,也过上了‘小康’生活,不信你到牛舍一看便知道。”在肇东市大部分乡镇的奶牛户家中听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肇东市奶牛养殖有近百年历史,长期以来,散养户多,管理不到位,奶牛产奶量低成为制约奶牛生产发生的瓶颈,粗放经营的弊端日益突显出来。近日,笔者走访奶牛养殖户发现了这种松散、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正发生着悄然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奶牛业发展正呈现出崭新形象。
从耍“长枪”到吃“等食”奶牛吃上“细粮”
在姜家镇丰宝村,郭世友是奶牛养殖专业户。过去喂牛一直以玉米秸秆和少量精饲料为主,一捆玉米秸秆抱到牛舍,不闻不问,奶牛可劲吃,到最后剩下玉米秆,当地农民称耍“长枪”。郭世友说,以前大家都这么喂,不仅没营养,奶牛产奶量低,也浪费了大量的饲料,而且影响环境。现在我们都把玉米秸秆揉碎后用山东采禾的生物发酵剂,再打上包装,制成面包草,这样,奶牛产奶量一下就上来了,这种黄贮饲料耐保存。最近,他还作为全镇的黄贮饲料饲喂试验户当场为养牛大户算了一笔账。饲喂“面包草”,一头奶牛每年增产750公斤奶,每公斤商品奶按两元计算,一头奶牛每年可增收1500元。按一头奶牛每天饲喂黄贮饲料22.5公斤,每公斤黄贮饲料0.2元,一头奶牛出奶期按270元计算,饲喂黄贮饲料需1215元。同时,一头奶牛每天节约玉米秸秆15公斤,每公斤按0.12元计算,270天可节省玉米秸秆486元。
睡地板洗热水澡全程监控奶牛住“公寓”
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取得长足进步,住上公寓的也越来越多。可是在肇东市的奶牛户中,让奶牛搬进新家的也越来越多。
宋站镇瑞光村是全省有名的奶牛养殖专业村,全村奶牛存栏4600多头,户均6头牛。走进瑞光村,不时能看到一排排新建的砖房,上面是锃亮的铁皮盖,但那些房子不是给人住的,而是奶牛的“府邸”,很多养牛的村民依旧住着旧房。一些村民说:“把奶牛伺弄好了,住砖房住楼房就都有了。”
在姜家镇的奶牛示范小区,养殖大户李占久的12栋牛舍相当气派,一溜太阳能热水器布满了房顶,而且每栋牛舍都有电子监控设备,只要是哪头奶牛采食量与标准不符,总控制室就会立即通知管理人员和饲喂员,全程跟踪记录,李占久说:“现在每头奶牛都有健康记录,冬天洗热水澡不成问题。”
保健医24小时值班奶牛后顾无忧
“一个电话,无论是白天,还是凌晨,牛生病都有人管,有人处理,24小时值班,而且每个村都有一两名专职兽医,这是肇东市近年来发展奶牛业逐步建立起来的畜牧防疫新机制。
“现在,我们这里的奶牛有个大病小灾的,都能得到及时救治,兽医的手法也很高,基本上大病不出门。”姜家镇畜牧站站长张国彬高兴地说。
据初步统计,近两年,肇东市采取立项争取、异地置换、财政投入等措施,新建和改造乡镇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22个,建筑面积都在200平方米以上,奶牛保健医都来自大专院校的畜牧专业毕业生,大大提高了奶牛防疫灭病技术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