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9月13日电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突出表现为,宽松的发展氛围正在形成,“政风行风”不断好转,一些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得以有效规范,企业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年初以来,我市开展“围绕项目抓环境”的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宣传我市服务项目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情况。同时,通过市级媒体对51个市直部门优化发展环境的承诺、措施及进展情况进行刊播,形成了舆论强势。市、县两级“行风热线”的开通,为社会各界对参评部门的监督提供了一个顺畅的渠道和平台,使广大群众有了更直接、更充分的话语权。在集中整改过程中,市委整治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不仅要求相关部门、单位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而且对相关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罚。1至7月份,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影响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投诉和举报97件次,立案24起,查出违纪违规问题56个,处分15人,对两起典型案件进行了通报。
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市区出租车卫生差、交通线路车野蛮行驶、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不规范、不文明、办案不敢碰硬、案件久拖不结、办案不公、执法不到位、以罚代管、乱收费、变相收费、市场监管不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交通环境和交通秩序混乱等30个方面的216个具体问题已得到解决和初步解决。各部门还出台优惠政策355条,服务性措施1150条。
记者还了解到,我市已经编制起草了《绥化市行政许可项目目录和许可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和《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依法确认行政许可主体资格及权限的公告》、行政审批和许可项目清理工作正在进行中。
同时,市政府还对20个政策性、规范性文件进行了调整、修订,因无法律依据依法撤销1件,对违法设立行政处罚的11件进行了修改,对市直(包括中省直)各单位的行政处罚资格、权限重新进行了审核、清理,依法确定了66个单位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取缔了4个没有执法权的行政机关的执法资格。
据了解,从今年初开始,政务公开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各县(市)区、各部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发展战略、重要决策和出台改革措施、调整利益关系等重大问题、全局性问题,从决策制定、决策施行到运行结果都要向基层和群众公开,对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应向社会公开的事项明确规定为本部门的行政职能、职责范围、办理事项的内容、政策依据、程序以及具体负责的科(组)室和经办人员、时限及收费标准等内容。目前,全市政务公开规范化已达80%以上。
市委整治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共为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办实事、办好事1100多件,其中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的挂名联系制度受到了企业法人代表和生产经营者的一致欢迎。1月份至7月份,21名市纪委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北林区12名纪委常委对在市、区投资超千万元、年利税50万元的39户企业实行挂名联系,他们定期深入企业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妥善协调解决管理对象与部门间的矛盾和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