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发镇红十字医院,记者看到战胜军的瞬间,很难相信他是一位身患肺癌并正在接受化疗的病人,他脚步匆匆,穿梭于病房、手术室之间;他热情周到,满脸微笑地服务于患者和患者家属之中。
战胜军从接受肺癌手术那一刻起,他就开始为自己的生命倒计时,他争分夺秒地工作、手术,想减轻更多的人病痛、拯救更多人的生命,他的巨大毅力和奉献精神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用生命书写大大的“人”字。
战胜军曾为患者付出了多少爱心,他就赢得了多少爱戴。从他身上,普通农民患者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爱民情怀
1985年,战胜军抢救了一位当地喝药的患者。由于这个患者喝药剂量大得惊人,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无法救治。战胜军用超常规的方法将她成功救活,从此农民深深信赖上了这位勇于承担风险、医术高超的战大夫。
这位患者就是侯百莲,回忆过去,她有点不好意思,但对战胜军的救命之恩,她永生难忘。“那时我一时冲动,把三瓶敌敌畏就一瓶白酒喝了下去,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是下班时间。当时战院长还是门诊主任,一检查,发现我的脉搏没有,血压为零。由于情况危急,战大夫不顾处分,将医院药房的门撬开取出药品。当时我已经人事不省,嘴都张不开了,战院长只好打掉了我两颗门牙,用纱布垫着口腔防止咬到舌头,战院长果断地采用了3000毫克、大约6000支阿托品为我治疗,听说,这种做法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侯百莲反复念叨,是战大夫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常常教育也在新发医院上班的女儿要向战院长学习,把农民患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农妇韩秀霞听说记者要了解战胜军的事迹,主动赶来,讲述他眼中的战大夫。她一家二十几口都在战胜军这里看过病,每一次经历都让她感动。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她女儿的剖腹产手术:“我女儿在双城住,怀孕以后因为不放心所以就把她接回家来生小孩,可已经过了产期好几天了还没反应,到市里一家医院一检查,发现我女儿的血压高,这家医院怕担风险不敢收留。我情急之下给战院长打电话,说明情况。战院长马上批准留院治疗,并且让我女儿吃了药降压。战院长手术做得非常成功,但是术后我女儿却发生了抽搐,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终于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还是处在昏迷当中。看到这种情况,我几次哭得都要昏过去,战院长拉着我的手对我说,‘你一定要坚持住,不能让孩子一醒来就看不到你在身边。’战院长让我把孩子抱来放在女儿的耳边哭,就这样女儿慢慢地苏醒过来了。我看到战院长满头大汗,双腿不停地在抖,为了抢救我的女儿他已经站了近四五个小时,战院长真的是太辛苦啦。女儿在医院住了13天,恢复得特别好,医药费和住院费总共花了1900元钱。而且在女儿出院的时候,战院长还让救护车免费把母子俩送回了双城。战院长这种对待患者的关心、爱护以及对患者负责任的做法真是太让我感动了。”
提到战胜军的病,韩秀霞含泪激动地说:“战院长得这种病太不应该啦,如果能够代替的话,我愿意替他。如果战院长能够多活几年的话,那会有多少农民患者得到实惠呀!”在战胜军身上,众多农民患者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爱民情怀。
战胜军是一位严厉的院长,以身作则、勇于开拓的带头人。在他身上,医护人员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事业的执著
面对记者的采访,医护人员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想知道我们院长怎么样,我们医院的发展就能说明一切。
8年的时间,新发镇红十字医院没有一个人收患者红包,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医护人员都说:“院长经常教育我们对农民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而且他以身做则,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妇科医生张彩松说:“战院长手术多,最有机会收红包,可他从来不收。他女儿、岳父的手术,都是他做的,但都按照医院的规定交了费用。你说,院长的这些做法怎么能不让我们感动,我们怎么还能不顾农民困难、不顾医院的规定去收红包呢?”
战胜军对患者的好,他的同事们看得更清楚。妇科护士长李洪杰说,战院长对农民患者的关心体贴还有许多细微之处。比如,在有些医院,点滴的患者没有护士看护是司空见惯的事,可在我们医院不行。如果哪个护士看护不及时,让家属找护士来拔针,那100元的罚款就不可“幸免”了。再比如,许多医生写的病历特别草,酷似“天书”,谁也看不懂。为此,战院长要求大家练正楷字,每人发了一本《楷书基础教程》。战院长说:“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我们把病历写得龙飞凤舞,是对农民的极大的不尊重。”现在,“天书”病历在新发镇医院已经彻底消失了。
妇产科护士张秀清说,战院长不仅自己对业务精益求精,更带领全院医务人员钻研业务。自1985年第一例成功地进行了胃穿孔修补术,到2004年甲状腺全切除术,战院长创造了15个成功的“第一例”。
外科护士张丽萍说,战院长在单位抠得出奇,那是在为农民医院建大楼积累资金。我们医院的办公桌有许多是30年前的,桌面凹凸不平,斑痕累累。大家说,换了吧,用不了几个钱,可战院长就是不表态,他找来木匠,把桌面重新刨平,粘上一张装饰板接着用。他用的计算器又小又旧,字迹模糊不清,大家劝他换一个,他说“等攒钱盖了大楼再换吧”。然而,有时他又特别大方,比如购买几十万元设备,他舍得花,他说患者需要,也是医院的固定资产。他注重培养人才,十几年来每年都送2至3名技术骨干出去进修,上万元的学习费他从不吝惜,这些年来医院已先后选送19名医护人员出去学习深造。
医护人员们经常骄傲地说:没有战院长就没有新发镇医院的今天。在他身上,他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事业的执著。
在这个世界,曾经最不理解战胜军的就是他的亲人,但看着他不顾病痛的身体仍争分夺秒地为患者手术时,所有的不满都变成了心疼。从他身上,亲人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待权利的无悔选择
战胜军的女儿战聪颖说:“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视患者、医院的利益高于一切,他总是把微笑留给农民患者,留给亲人的却是无尽的牵挂。”
在工作中,战胜军的原则性特别强是出了名的,医院的利益任何人都不得侵犯。他爱人门春华告诉记者,她有个亲属是卖煤的,想让医院买些煤,并保证和别人的价格相同,质量不比别人的差。当门春华试探着和战胜军谈及此事时,战胜军说:“即便价格相同,质量相同,但就因为是你的亲属,外界的认识就会不同。如果没有好处,为什么买你亲属家的东西?”这些年,医院的冬煤都是党员和职工代表出去购买,而且价格公开。
门春华的妹妹也碰过这样的事情。当年丈夫推销药品时,希望姐夫说句话,医院进点药,没想到当场就被回绝了。亲属们不理解,跟他发火:“妹夫的药也不是假药,都是正规厂家出的,你就照顾一下,帮帮他,有什么啊?又没让你做违法的事,干吗推三阻四的!”然而,面对家人的埋怨,战胜军不理不睬,“放挺儿”了之。
和父母一样从事医务工作的战聪颖说,父亲是为工作而生,为工作而活。父亲当上了新发医院的院长以后,我们家不仅没沾光,反倒得罪了不少人。几年前,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当时,许多人通过关系找到父亲,希望他能利用手中职权,多报销些医疗费,多开些好药。可是每一次,来人准被他“损”一顿,遭到回绝。天长日久,父亲得了个办事“死性”的名声,找他办这种事儿的人也渐渐少了。现在已经理解了父亲的战聪颖说,父亲的“死性”看似疏远了亲情和友情,但他以自己的执著,维护了更多人的利益和公平。在他身上,亲人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面对权利的无悔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