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市双录乡农民李长军原来一直种传统大豆,今年种的芥末现在已经采收完,正待收购。他高兴地说:“这回饥荒可以还上了。”
乡党委副书记张超说:“李长军家原有1万多元外债,今年开春时引导他种芥末,他还有些不愿意呢,结果乡干部与他签订单,如果赔了,乡里按大豆的价格赔偿,现在看来,收入12000多元不成问题。”
年年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可究竟应该咋调?双录乡党委政府的思路是:种啥能致富、养啥能脱贫就往哪儿调。
他们掰着手指帮农民对比算账:种绿色大豆比传统大豆每公斤多收入0.10元,一公顷就增收200元;种芥末比传统大豆每公斤增收1.2元,一公顷地就增收1500元。
乡干部领着农民外出观摩,帮农民引进新品种。今年初,双录乡与天津客商以每公斤3.8元的价格签订了3000亩的芥末收购订单,出口日本;平贝3000平方米、绿色水稻5000亩、绿色大豆20000亩,效益可达200万元。
地里种着“花花田”,圈里奶牛“流金淌银”。
双山村有5个自然屯、690户人家,附近有水库和林场,土肥水美,非常适合养牛,他们组织有经验的养牛户,牵头成立了养牛协会,在这些养牛户的带动下,全村饲养了1400头奶牛,有黑白花、西门塔尔、夏洛莱等品种,全村饲养10头以上的大户就有40户,农户普养达80%以上。他们还办起了榨奶站,奶牛户不出村就能交上奶,现金支付,而且比其他奶点每公斤高出0.20元。到年底,双山村农民养奶牛可增收1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