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8月15日电 12日上午,由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创建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经验交流会议在望奎县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150位诗词作家和300多名诗词爱好者齐聚望奎,交流开展诗词文化教育工作经验。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主持开幕式,省委副书记刘东辉、绥化市委书记胡世英、望奎县委书记盛威等在会上致辞,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郑伯农、中华诗教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梁东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
连日来,望奎县城装扮一新。大街小巷,人们聚在一起,谈诗作赋。中央大街两侧新植下的樟子松一片葱绿,过街宣传条幅,高高飘动的氢气球,各式各样新安装的路灯把小城上空染得五彩缤纷。
在这次经验交流会上,全国12个省市的34个先进单位介绍了创建诗词之乡和诗教工作典型经验,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望奎大地涌诗潮》电视专题片,参观了望奎县第三小学、第四小学、县幼儿园、宏达社区、文化广场等现场,举办了诗词笔会。
走进望奎,与会者仿佛置身于诗的海洋,诗碑、诗廊、诗墙、诗板随处可见。“中国寒地黑土诗乡碑廊”风韵独具,诗词进校园、诗词进社区、诗词进机关、诗词进家庭,使诗词文化教育在该县得到深层次普及,爱国爱家、自强不息、诚实守信、明理奉献、公平正义等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渗入了望奎人的血脉。
望奎县诗词协会1992年成立时只有26名会员,现已发展到1882人,其中,全球汉诗学会会员1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2人,省诗词协会会员117人,出版诗集28部,有15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励,26人次获省级奖励。
刘东辉在致辞中指出,望奎县要巩固并扩大诗教工作成果,高标准建设好“中华诗词之县”,高标准推进诗教工作,努力创作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诗词精品,造就一批献身黑土地、献身诗词事业的优秀诗人,建设一批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标志性诗词文化设施,营造一种崇尚科学、文明向上的诗词文化氛围,涌现出更多更好的全国诗教工作典型,为加快建设边疆文化大省提供新鲜经验。
胡世英代表市四大班子对这次会议的成功举行表示祝贺,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表示真诚欢迎。他指出,文学创作要始终坚持“两为”方向,努力贯彻“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推动绥化特色文化大市建设进程。
会议期间,刘东辉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宋德新的陪同下,参观了林枫故居、中国寒地黑土诗乡碑廊和望奎县经济发展成果展。
市领导赵金铭、宋德新、李景田、姚明远等参加了开幕式。
图为开幕式会场。张立双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