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8月15日电两年来,我市把社区建设纳入全市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社区体制改革、机构设置、财力投入等一系列政策,建立了领导干部包联、部门包扶责任制,在构建社区服务体系等方面做了积极努力,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进展较大。
走进位于绥化市区繁华地段的市本级社区服务中心,整洁的环境、热情的服务让人油然而生亲切之感,图书阅览室、棋牌室、老年网吧等都有不少市民光顾。据介绍,该中心占地2500平方米,投资500万元。6层楼里设有二十几个便民利民服务项目,16812345便民服务热线更是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服务方式。这里设有信息平台,建有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内容包括政务信息、生活咨询、家政服务等。
加大改革力度,全面理顺了街道、社区管理体制。今年年初,全市完成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新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调整扩大了社区规模,健全了各类社区组织,同步建立了街道党委(或城市社区党工委)。
实行领导干部包联、部门包扶责任制,社区基础建设规范化得到进一步加强。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市级领导干部和包扶部门共为北林区15个社区解决办公用房15处,面积达1685平方米,解决办公经费68.8万元,使这些社区成为全市社区党建工作的示范点。北林区包扶的15个社区落实了领导和部门责任,共解决办公用房11处,面积1254平方米,提供资金近30万元。年初以来,各县(市)区委的党员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各自的联系点进行现场办公,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原来工作基础比较好的肇东、安达和庆安等县(市)在社区规范化建设上有新突破,兰西今年把社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绥棱7个社区办公场所全部配备了微机、影碟机等,面积最大的达180平方米。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以30个社区服务站和100个小区服务点为依托,以60个各种类型的志愿者服务队为基点的社区服务网络。全市各街道社区正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增强社区党员活力,探索服务型社区的新思路,用党心和民心构建和谐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