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省委常委现场办公会议在绥化的召开,省委一系列支持绥化加快发展的措施已陆续开始实施,这为绥化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但应该看到,绥化是欠发达的农业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工业化程度也较低,产业链条短,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劳务经济的品牌尚需加强。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解决科技和人才这个“软肋”,以科技和人才强市富民。
科技和人才是发展的根本,我们必须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当前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的竞争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主动权谁就掌握了市场,谁就领到了在未来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通行证,这对于落后的农业地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在绥化的发展中,一方面,我们要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全力为人尽其才创造良好氛围。一方面,我们还要积极引大靠强,通过引联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千方百计拉长产业链条。在老企业中舍得投入搞技改,依靠人才兴企业。新建企业要放眼未来,放眼市场,向科技含量要效益。的确,就绥化现有的条件,吸引高端人才确实很难,这需要我们不断改善吸引人才的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吸引人才的思路和办法,要敢于走出国门,走向发达地区去吸引人才。我们要采取用、联、引、培的办法解决人才不足和科技进步问题。绥化交通便利,已融入哈尔滨经济圈,特别是省委一系列支持绥化发展的政策,为绥化与省城各部门之间的联营联合搭建了广阔平台,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在用好本地人才和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同哈尔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企业联合,做好人才和科技资源共享大文章。同时,我们还要眼睛向外,扩大视野,引进外地、外省和海外人才及科技成果。我们还要注重培养本地人才,特别是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我们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这些人才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去培养;我们遍及天涯海角的劳务大军,需要提升素质,需要实用技术,需要创造品牌;我们在现实的农牧业生产中需要大批乡土人才,等等这些,都急需我们下大力气去培养、去造就。
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前提下,我们还要逐步建立起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开放人才中介市场,加快政府所属人才机构向市场竞争主体转变,推进人才流动市场化、产业化。全面推行“人编分离、人员聘用、人事代理”三位一体的新型人事管理模式,变人才部门所有为社会所有,从而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发挥人才最大潜能。
应该看到,近年来,我市在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产业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人才和科技的支撑作用日渐显现。那么,在新一轮竞争中,我们靠省委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绥化大发展、快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够尽早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