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三部村班子软、人心散、管理乱,是全县出了名的老大难,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乡党委书记五顾“茅庐”,感动了明久文,使他毅然挑起了三部村的担子,放弃了每年三四万元的收入,干起了每年只有四五千元工资的“村官”,这一干就是15年。
明久文的创业,经历了两次艰难的时期。第一次是1990年,老明刚上任时,当时的三部村少数村民仗势多种村里的机动地,多年不交一分钱;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群众对此很有意见。对这个多年的顽疾,明久文开始了艰难而大刀阔斧的整治。他先把原是村民兵连长的亲弟弟辞掉,接着又把弟弟多种的机动地收回。之后,他带领村干部,组织部分党员和群众代表,利用11天时间对全村的土地重新丈量,结果丈量出机动地300多公顷,而账面上却只有30公顷。没说的,对那些多种地者,一律上追三年的承包费。这些人中,有的以恐吓相威胁,有的以金钱来收买,而明久文的态度只有一个:就是不能让多数人吃亏,让少数人占便宜。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工作,村里当年清回欠款12.8万元,同时清理出不合理负担7万多元。
第二次是2001年撤乡并村时,原二部村的状况远远比当年三部村的状况还糟糕。为解除这块“心病”,乡党委决定将二部村并入三部村。面对混乱、涣散、背负320万元债务的二部村,明久文采取了上任时的手段,化解了169万元债务。
老明不仅会创业,更善管理。早在1991年,他就率先在全县实行了村务公开,一直坚持至今。“老百姓选我当书记,我就得为老百姓着想,绝不能拿党性和原则做交易。”这是明久文的原话。在清理原二部村账目过程中,明久文发现一张特殊的合同,县城某木器厂老板以16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二部村的道边杨树,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不说,合同中还有两处显失公平。如果执行合同,村里将蒙受十几万元的损失。明久文经过认真分析,最后决定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由此发给对方一封终止合同通知书,要求对方终止合同。承包方开始以恐吓要挟,明久文没有屈服,后来又托人许诺给明久文两万元好处,但明久文不为所动。对方见明久文软硬不吃,也只好坐下来,以一个公平的价格与村里重新修订了合同。最后,承包人对明久文伸出大拇指说:“农村干部如果都像明书记这样,不愁农民奔不上小康。”今年4月,一名占惯集体便宜的村民拉拢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联名上告”明久文“九大罪状”。该事件引起市委主要领导的关注,他们责成市纪委组成调查组对明久文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调查组在三部村工作了4天时间,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核实。结果,得出的最后结论是:明久文同志是一名工作最认真、党的方针政策落得最实、原则性最强、作风最廉洁的干部。他不拿原则做交易,不以出卖集体利益换取个人的“太平”,不为个人谋求任何私利,赢得了村民的拥护和爱戴。15年来,村里先后出资30多万元,维修了村屯间22.5公里道路,全部实现砂石化。1997年,村小学需要维修,明久文二话没说,从集体积累中拿出87万元维修了旧校舍,新建了一栋占地近1100平方米的新校舍,并配置了17台电脑,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接着,村里又从集体积累中拿出24万多元,为村民安装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和自来水,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