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北林区在推进干部制度改革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初步形成了干部的培养教育、考察评价、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四大体系。这四大体系使干部的培养、任用、管理一切尽在阳光下,实行全程民主、全程公开,达到了党管干部和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市委书记胡世英曾这样评价:北林区的干部制度改革已经走在了全市的前沿。
实行公开竞选制度:“一把手”选任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
党政部门主要领导如何选拔任用,是群众关心、干部关注的焦点,也是干部制度改革的难点和敏感区。北林区在原有干部制度改革基础上,探索实行《公开推荐、定标竞选、民主票决选任主要领导干部制度》,对城乡党委、部门党政“一把手”实行公开竞选。
公开竞选制度变“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为“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在干部人选确定上实行公开推荐,凡符合条件者,可采取个人自荐、其他干部代荐和组织部门直荐等多种形式参选。区委组织召开各界民主集中推荐大会,投票确定2名—6名参选人员。对竞选人员进行公示审计后,竞职人员在公开竞职大会上进行演讲和答辩,大会评委现场投票,确定每个岗位拟用人选1人。最后区委常委会议对竞选胜出者进行等额票决。常委会通过的人选,在公开竞职大会上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区委宣布其任职。
实行这个制度,北林区把社会关注的主要领导推荐权、选任权交给广大党员干部。2004年,北林区先后对区委办主任,新华乡、三井乡党委书记,新华乡、五营乡、双河镇乡(镇)长岗位实行了公开竞选。当选的每名干部都“过五关斩六将”,凭借真本事、真能力、真业绩脱颖而出。
许国辉,2004年10月在“公推公选”中胜出,担任北林区三井乡党委书记。半年来,他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做大“两烟”特色经济和劳务产业,使全乡烤烟面积达3400亩,人均可增收1500元,黄烟面积达6300亩,烟农人均可增收800元;全乡成功输出富余劳动力5300人,创历史新高。“来真的,干实的”是三井人对这位“公推公选”上来的党委书记的一致评价。
实行“双考”选任制:党政副职选任公式为“工作实绩+群众公论”
在对党政主要领导实行公开竞选制度的同时,北林区对党政副职选任实行了《“双考”选任领导干部制度》。
“双考”选任领导干部制度是基层党委、部门对干部的考核管理与区委对干部的考察评价并重,群众推荐与组织推荐并重的干部管理任用方法。以实绩考核定排序。基层党委、部门每年都要对干部进行年度工作实绩考核,把干部的显绩和潜绩,以实绩考核和民主测评的方式评价出来,对干部按“实绩突出”、“实绩较好”、“实绩一般”、“实绩较差”四个档次分类排序。用政绩来证明干部,用公论来激励干部。以年度考察定优劣。区委在干部工作实绩考核排序的基础上,对干部进行年度组织考察。按一定比例由干部群众在实绩排序在前的干部中推荐产生,实绩考核排序在比例规定人数之后的不能列为考察对象,也不能作为提拔使用的对象。在干部考察的基础上,区委对干部进行合理调配,科学使用。
实行双重考评考察,改变以往由区委干部考察一锤定音的做法,提高干部考察评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实现了区委使用和基层党委、部门管理干部的有机结合;组织评价使用干部和干部工作实绩、群众公论的有机结合,区委调整使用干部和基层党委、部门推荐干部的有机结合。干部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岗位不再是围着上面领导转,而是要围着下面工作干,广大干部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极大地促进了全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完善干部制度配套体系建设:为干部队伍涵养水源,保持生机
《公开推荐、定标竞选、民主票决选任领导干部制度》和《双考选任领导干部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出台,使北林区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与此同时,北林区正进一步推进与之相配套的干部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干部教育培养体系,通过对干部开展继续教育、常规教育,对后备干部进行跟踪教育,对每名干部进行政治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训练,培养高智能、高素质、高学历的干部队伍。为干部任用选拔涵养水源,做大库存。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对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广大机关干部进行多元化实绩考评。在科级领导班子层面,把全区86个党委、部门分成经济部门和非经济部门两大类,每类部门分别确定考核项目指标。通过看实物、查实事、问实效、听实情,按考核实绩对班子定性排序,兑现奖惩,对主要领导兑现升免。2004年,北林区兑现目标考核奖励150万元。对全区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实绩考核,把干部的考核分成群众评价和实绩体现两部分,实行量化。多元化考核一改传统干部政绩考核方式,“民评官”打破了“官评官”,群众为区委称了班子,量出了干部。
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北林区从实现群众监督管理权入手,相继实行了干部考察公告制、干部任免公示制等一系列干部监督制度。今年又建立实行了《干部遵纪守法鉴证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时,由有关部门对其进行鉴定,鉴定有问题的干部不能培养使用。区里还出台、实行了干部推荐、考察、鉴证任用工作等一系列责任追究制度,对干部工作全过程实行“零距离”监督。《领导干部职务变动工作交接制度》,科级领导干部出现职务变动时,要按交接规定事项向班子成员和相关人员做交接说明,防止和杜绝“马桶式”干部的产生。
通过干部制度改革,北林区形成了唯才是举、唯能是用、唯绩是论的干部选任方向,干部制度体系发挥了“指挥棒”等作用,极大地发掘了全区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和潜力,2004年北林区总体工作在全市10个县(市)区中名列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