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安达市和平小学校长姚亚萍如是说,一个学校需要有名师,更要有名校长。一个好校长才能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才。今年53岁的姚亚萍从师30多年,一直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毕生追求。从1987年任副校长到1996年任校长至今,一直没离开三尺讲台,始终奉献在教育一线,用殷殷“红烛泪”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师范之歌。虽然获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特等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等众多殊荣和待遇,但一直保持着高尚的道德风范。当有一名普通教师被聘为中层干部想表示表示时,姚亚萍很平淡地说:“你是胜任这个职位的,好好干才是你对党和社会的最好回报。”从1987年至今,和平小学开办了家长学校,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从家长入手,共同构筑孩子成长的规范工程。如今的和平小学不仅蜚声市内外甚至是省内外,不仅有一批市级、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师,而且学生更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生陈雪晶一人曾获全国“春蕾杯”作文竞赛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有40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级珠心算、书画等竞赛中获奖励。
如今,在我市教育苑囿中像姚亚萍这样的校长不乏其人,越来越多。满园春色关不住,枝枝红杏争春闹。2000年8月,陈崇跃通过竞聘走上了海伦市实验小学校长的岗位,2003年8月第二轮竞聘,她又以第一名的成绩续聘校长职位。作为省级重点小学的校长,陈崇跃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治本之策,在师德师风建设上构建了教师评价机制,还为学生、家长提供了测评监督渠道,在业务素质提高上建立了名师带优师、优师带骨干、骨干带新秀的教师培养机制,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2001年10月,海伦实验小学青年教师杜秀丽代表我省赴杭州参加全国“三算”大赛,喜获一等奖,这在全国县级小学中寥寥无几。
市教育局局长张铭钊介绍,无论教育局干部还是教职员工,师德建设已作为从教之首,行风建设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助推器。近几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制、承诺制、公示制,认真执行收费“一费制”以及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师德师风明显好转。张铭钊曾这样说:“我们市教育局的任何一名干部,从未向基层校推销过一本书、一支笔、一张纸。”由此可见师德建设正显现清新之风。
2002年,庆安县四中转制为国有民营,教师队伍建设更是快马加鞭,一项教职工“十不准”制度将教师的错误言行规范有度,“不准酒后上班,不准课堂上吸烟”等制度操之可行。肇东七中将铸师魂、塑师表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打造了一支“人人讲师德、人人比奉献、人人争优秀”的队伍,形成了“爱教如命、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工作氛围,涌现出以市“十大名师”李玉菲为代表的优秀教师集体,成为新时代的园丁楷模。绥化市九中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实行末位淘汰制,师德师风落后者不能担当班主任。绥化市九中在教师队伍大力倡导学习之风,进行现代教育培训,现在60%的教师能制作课件,90%的教师能运用课件教学,师德与师资双提高。安达二中在教师中进行课改大比武,教研和互学之风日浓,业务水平整体推进。据说,50多岁的老教师杨玉梅也不甘落后,自己也能制作运用课件教学,成为年轻教师追赶的典型。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涛声连连,推动着教师队伍建设向竞争生活力的业态发展,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提升。
2003年12月23日,一场声势浩大的全省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在我市青冈县拉开了试点帷幕。历时一年零40天,青冈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在平稳运行中落帷。共清退了17名不在岗教师,辞退了顶编代课人员20名。率先在全省推行了中小学校行政领导干部聘任制改革,通过业务考试、面试答辩、测评考核等环节角逐,有144名原任校级领导落聘,232名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优化了农村小学网点布局,撤并了35所学校,撤销了乡镇中心校,将其职能划入中心小学,理顺完善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对县职业高中、农机校等6所职业学校进行资源整合,成立了青冈职业技术学校,改革生发出活力。去年全县中小学入学率均达到100%,巩固率分别达到95.27%和99.83%,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0.03%;全县万人口进段率和参考生进段率分别跃居全市第四位;职业技术教育实现零的突破,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000人。新建小学校长王秀芳是新竞聘上岗的,上任后将原来开展“实事实做、实话实说、实情实写”的“三实”活动进一步深化,既提高了教师指导能力,又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校容校风明显改变。据县教育局介绍,通过这次人事制度改革,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强化,带动了教学水平提升,也涌现了像姚厚岭、毕福军、孙玉国等这样的专家型新校长,学校教育管理跨入新天地。
园丁辛勤,桃李丰盈;师者品清,学子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