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5月25日电绥化市克服春涝、低温、寡照三灾并存的不利因素,抢前抓早,科学投入,标准化生产,全力保证春耕生产。截至5月23日,全市2130万亩大田播种基本结束。
进入4月下旬以来,由于受强冷涡流控制,全市出现了大范围持续低温多雨天气。全市平均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多了40多毫米,许多地块出现严重春涝,主要集中在东部县(市)区。据统计,全市农田受涝面积达740万亩,其中积水面积92万亩。与此同时,今春的气温也比历年同期低1摄氏度—2摄氏度,并且日照严重不足。春涝、低温、寡照三灾并存,面积之大、程度之重,为历年所少见。受此影响,全市延误播期7天—10天,一些积水地块将延误15天以上。面对灾害,各县(市)区不等不靠,动员一切力量,集中“三力”,抢夺农时。各地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实行整地、播种连续作业,坚持歇人不停车,加快播种进度。能催芽种的催芽种,能育苗移栽的育苗移栽,能覆膜的进行地膜覆盖,对低洼地块进行排水散墒,想尽一切办法抢夺积温。
各县(市)区还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品种,对播期拖后地块,引导农民种植瓜菜、饲草和经济作物,并及时调整更换种植中早熟品种。各地还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选用优良品种,使用配方肥,搞好地下害虫防治,积极推广药剂封闭灭草,发挥先进技术的增产增收和减灾作用。肇东市今年春耕生产启动早、投入足、标准高、科技含量大。在去年末,他们就相继出台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绿色食品发展、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科技培训等4个指导意见,并加以督办落实。今年初,根据灾害形势,他们以抢抓农时为核心,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昼夜工作,整地播种交叉进行,抓住了大田作物的最佳丰产播种期。北林区在5月12日已完成了169万亩的大田播种任务。春耕生产期间,他们针对灾害情况,先后召开了4次春耕生产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各种除涝抢种措施。他们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在适宜播期内部分地块土壤含水量仍然较大的情况下,因地制宜,选择早熟品种,采取排水、通风散墒、人工扎眼、催芽、浅播的办法,实现了种满种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