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亚萍,人很平凡,职位也很平凡,却有两个不平凡的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数十年来,她用奉献编织着“平凡”人生。
30年前,姚亚萍作为知青从北京来到北大荒,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勤奋好学,工作兢兢业业,很快成了业务骨干。1990年以来,她受省语委会邀请,连续参加省编“注·提”教材、教参的编写和修订工作;1995年,她被国家语委会聘为全国“注·提”教学改革实验专家组成员。
在别人的眼中,姚亚萍的名气越来越大了,可姚亚萍却把这些看得很淡。1996年,当她被任命为安达市和平小学校长时,她向领导提出一个条件:“让我继续教课。”
既做校长,又做毕业班的班主任,姚亚萍都尽职尽责,并彰显着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和平小学的发展与姚亚萍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安达和平小学还是姚亚萍都已颇具影响力,但已经习惯思考的姚亚萍从不会停歇求索的步伐。她意识到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出路在哪里◇她下决心——求新、求变!
姚亚萍创立了“课堂目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其指导思想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这正是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1999年第3期《黑龙江教育》刊发了《课堂目标因材施教的特点》一文,姚亚萍在文中对这种教学方式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进行了阐述。她根据不同的课程容量以及学生在一天内注意力发展变化的规律等特点,科学地安排课时,把上午第一、二节课的时间设置为40分钟,第三、四节课设置为35分钟,并在上午安排知识容量大的主课。她将下午课设置为30分钟,安排容量小、实践性强的辅助课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在课程时间变化后,都有了十分明显的提高。
姚亚萍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塑造人、锤炼人。和平小学的教师们一提起自己的校长,敬佩之情就溢于言表。这不仅因为姚亚萍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2003年春,安达市教育系统调整各校领导班子,一批活跃在一线的年轻骨干教师被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开学前的一天,和平小学一位正在家里做饭的普通教师突然接到电话。她匆匆赶到学校,当听到自己被任命为学校中层领导时,她觉得有些意外。在她的意识里,像她这样不愿在领导身前身后转、不向领导“表示”的人,再有能力也是不会被提拔的。虽然对姚亚萍的公正无私早有所了解,但她心里仍然没有考虑过自己会被提拔得这么快。姚亚萍看出她的心思,对她说:“你工作踏实、有能力,我觉得你是能胜任这个工作的,不要有压力,好好干吧。”听后,她感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只觉得眼里有些潮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