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稻花香里求索者——记全国劳动模范、庆安县久胜镇久宏村农民王守学
http://suihua.dbw.cn   2005-05-08 09:50:43
 

    来到庆安县久胜镇久宏村,田野里散发着新翻泥土的清香。远远近近,密布着育秧的大棚。每到夏秋季节,这里便是一片稻海。水稻扬花时,几里地外都可闻到稻花的香气。

    提起水稻,就不能不提王守学。

    1996年,王守学承包了1600亩水田。1600亩,这不是个小数字,搞不好,就要倾家荡产。

    王守学在庆安县率先按A级绿色食品水稻进行种植。

    这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巨大的冒险。

    不懂技术,就把技术员请到家里的炕头上,一句一句地请教绿色食品水稻的种植技术。就凭这股韧劲儿,当年,王守学种植的水稻就达到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水稻标准。

    1997年,王守学总结出了“秋翻旱耙、重施农肥、优质品种、高台大棚、稀播壮秧、方田机插、测土深施、浅灌细管”的“久胜水稻栽培模式”,得到农业技术专家的认可。1998年,庆安全县推广这个水稻种植模式,使全县水稻亩产由原来的500公斤增加到550公斤。

    2000年,王守学又在久胜镇率先搞起了工厂化育秧,使亩成本由原来的276元降低到220元。

    “别看王守学都快60岁了,可干起活来,不比年轻人差。”

    2001年,王守学又大胆尝试了生物防治、人工除草、不施农药化肥等办法,进行AA级绿色食品水稻的试验,又获得了成功。

    “王守学,打心眼儿里向着我们。”

    对于久宏村村民来说,种水稻跟着王守学,错不了。

    为了提高水稻的内在质量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王守学组织周边水稻种植户成立水稻生产合作社。凡是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推广,王守学都是率先在自家的水田里进行示范,成功后再推广给其他农户,并对种植户进行服务指导、技术培训。

    2003年,王守学开始水稻“两段式”育苗的试验。利用温室培育第一段秧苗,3月中旬播种,4月初移到普通大棚育第二段秧苗。这个办法在庆安被称作“水稻生产的第二次革命”。成功后,王守学把这“两段式”育秧法无偿提供给村民,使水稻又增产了一大块。

    2004年,王守学又在水稻合作社内部率先搞起水稻富硒米。产品一投入市场就卖上了好价钱,带动农民增收800多万元,使合作社内30多户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增加到3500元。

    在久宏村庆胜小学,学生们正在电脑上练习打字。

    学校里10台电脑,2000册图书,教学设备,都是王守学出钱买回来的。

    孩子们一提起他们的王爷爷,都充满了幸福感。

    村上路不好走,王守学出资10万元修路,方便了村民。

    修厕所、建砖沟……

    王守学都为村民们想到了。

    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王守学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4月26日,王守学去北京接受国家表彰,村民们都为他送行。

    出行前,他还要到大棚里去看看。满棚绿意……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举报电话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报道
·贯彻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难忘2008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图 片 新 闻
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
“春之声”民族音乐会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