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科教新闻 正文
三合村的“大喇叭”
http://suihua.dbw.cn   2005-04-28 15:50:39
 

    绥棱县阁山乡三合村,屯屯都有个大喇叭。村广播电台就设在村办公室。记者加播音只一人--村党支部书记孟祥坤。

    说起这个大喇叭,大家真是既怕它响起来,又盼它响起来。

    去年春天,三组的张老太太和儿媳妇小燕儿因为家务事顶起了牛。顶着顶着“战争”就升了级。婆婆拿起了烧火的棍,媳妇拿起了舀水的瓢。三下五除二,老太太的额头被砸出个大包,儿媳妇的后背也给打出个“红杠杠儿”。

    小不敬老,这事哪能惯着?曝光!但毕竟是不光彩的事儿,当天晚间新闻中,孟书记说:“……我不想说这事儿是婆婆错还是媳妇错,我只想说,成一家人是个缘份,当小的要有当小的样儿……”听着大喇叭,脸红的可不是小燕儿一个人。同村的父母一听到女儿在外丢“坷碜”了,肚皮都气破了。第二天,刚一放亮儿,当爹的便火急火燎的跑到女儿家,当着亲家母的面,好一顿检讨自己教女无方,后来又骂女儿。见事整“大扯”了,本来就心虚的小燕儿乖乖的“认罪伏了法”。前有车,后有辙,全村当小的没有谁再敢跟老的耍横。

    四组的老孟太太,养了三个儿子,老了老了,哪个儿子也不管。一气之下,老太太到村里找孟支书诉苦。养儿防老,可儿不养老,这事到哪也说不过去!孟支书干脆把老太太的哭诉录了下来。晚上,在大喇叭里来了个“现场转播”。丑事怕人知。第二天,哥仨急忙跑到“电台”,争着悔过,抢着要把老妈儿接到家!瞧!这喇叭,谁做错了点啥事儿,都给你“咧咧”出去,一点情面也不留,你说大家能不怕吗?

    去年秋天,三合村粮食大丰收。稻子和大豆刚脱完粒,心急手急的人便急忙要出手。当时,大豆三元每公斤,水稻是每公斤一块七。孟支书电话“采访”了在外打工的家乡人和粮食部门的亲朋好友,又认真吃透了电视、报刊上的稿件信息后,晚上,便现场直播了:“大豆马上出手,过几天就得掉价。水稻先不要卖,价还得涨。”。大家真听了他的话。果然,一周后,大豆一斤掉了两毛多。不到一个月,水稻每斤涨到九毛二。

    其实,大家信这喇叭是有道理的。这喇叭净告诉大家好事儿了。开办农技讲座,对大家进行法制、思想道德教育。

    大喇叭一年四季都不“断捻”儿。至于广播些哪儿又招工了,农产品市场什么价了,村里的大事小情了,更是家常便饭。

    啧啧!这喇叭,净送“及时雨”,大家能不盼吗?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站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举报电话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报道
·贯彻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难忘2008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图 片 新 闻
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
“春之声”民族音乐会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