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4月28日电肇东市在备春耕生产工作中,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增打机电井1000眼,增强农业“抗震”能力;面向市场调优种植业结构,提高标准作业水平,为农民增收上“双保险”。
肇东市尽管原有机电井5000眼,但春种用水高峰期或出现大旱亦常常出现“水荒”。因而,他们把打抗旱井列为春耕生产工作重中之重,组织农民按照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建立股份民营、联户打井等多元参与机制。在打井前,各乡镇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农户和地块进行调查摸底,科学制定水源工程建设长远规划,对打井农户进行地块、井位、资金、物资登记造册,建档立卡。
1000眼机电井需资金1500万元,他们引导农民打股份井,有条件的打独资井,也可打引资井,谁打谁受益。同时,金融部门拿出农业贷款1000万元用于打井。这个市财政还拨出专项资金50万元,农户按要求每打一眼井给匹配一台水泵,调动了农民打井积极性。
初春四月,肇东大地正孕育着新的生机。在向阳乡向阳村田头,井架耸立,机声隆隆,一伙农民打井正酣。农民王金山指着钻机说:“我3天就打了70多米深,现在政策好,打井不仅能满足自己种田,还能卖些商品水,合算。”“为往前抢农时,我前两天就打完了,水量可足了。”农民艾长青抢过话茬说。
大地春来早,农家打井忙。这1000眼机电井每眼井深在80米左右,单井每小时出水量在30吨以上,覆盖面在300亩左右,这对肇东农民来说的确是个喜讯,等于为增收上了一道“保险”。
这个市还经过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科学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粮食面积较上年有所增长,经济作物面积有所减少。因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良好前景,青贮饲料面积大幅增长,增长幅度达14.5%。在良种选定上,选择品质好、产量高并通过审定的品种,杜绝使用越区品种。
这个市还全面落实了绿色特色作物种植区域规划,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园区22处,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立体栽培和各种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确保粮食产品与市场对接,为农民增收再上一道“保险”。
截至4月初,这个市已筹集备春耕生产资金3.45亿元,下摆种子716万公斤,化肥12.7万标吨,1620台大中型拖拉机、2000台水利机电设备、150处中小型泵设备等全部检修完毕,500余市直干部和技术人员走村串户指导备耕生产,可谓万事俱备,只待开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