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经济新闻 正文
绥化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http://suihua.dbw.cn   2005-04-22 16:51:01
 
  记者:方才,听了李副主任对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的总体介绍,感到我市一季 度经济运行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许多指标都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就此,请李副主任谈一下,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李元学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和大家一样,对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的闪亮开局,感到振奋,感到鼓舞,从中进一步看到了绥化经济快发展、大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认真分析全市一季度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我觉得这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一届十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各种积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也就是三个进一步。一个就是政府指导经济工作的思路正确,进一步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今年市政府按照市委一届十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的总体要求,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切实加强农业,大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以工业化为重点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大事大项推进为牵动,深入实施项目开发建设,构筑区域特色经济新优势”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的理念,既符合上级要求,又切合绥化实际,尤其是抓住了全市经济发展的要害。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抓落实、抓推进,加快发展是一种必然。这一点是全市经济一季度快速增长的内在动力。再一个就是工作抓法科学有效,进一步调动了各种发展因素。年初以来,市政府就努力在工作抓法的改进上下功夫,运用辨证思维,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症结性问题,调动和汇集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市域经济的加快发展。比如,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把大事大项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把市区一体化作为统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值得高兴的是,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可喜进展,这不仅支撑了一季度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随着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将会对全年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第三个就是政策环境有利,进一步增添了发展活力。从国家大环境来说,新的中央1号文件对粮食主产区加大扶持力度、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深入实施等都使我们得到了很多的支持,也面临了很多的发展机遇。而且就我们市来说,加快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人心思上、人心思干的局面已经形成。经过积极努力,“双撤双建”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已经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三方面的原因,共同推动了全市一季度经济的快速增长。
 
  记者: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开发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现在看,已经收到了明显成效。今年一季度,经济发展这么快,运行质量这么好,也主要得益于重点项目的支撑。那么,请问,今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建设有什么新特点,年内还有哪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政府在推进重点建设项目上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邵国昌 市发改委副主任:
 
  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重点项目确实起到了较强的支撑作用。近3年来,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开发建设作为加快市域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2004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9.4亿元,增长了19.2%,其中重点项目投资完成31.5亿元,增长50%,结束了这些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低速徘徊的局面,进入了快速增长区间,这个速度自绥化撤地设市以来是从来没有过的。可以说,项目开发建设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全市重点推进的项目120个。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一是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在100个续建和新开工的项目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4个,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26个,投资在5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二是项目启动面较大。年初确定的投资超千万元的重点项目已启动19个,启动面为19%,比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续建项目8个,新开工项目11个。三是项目实施进度较快。全市重点推进项目完成投资6370万元,同比增长10%,其中,市本级重点推进项目完成投资1000万元,同比增长12.4%。在启动的项目中,已经有海伦拖拉机组装、大鹅屠宰加工,兰西朝阳公司织布,绥棱乳品厂改制等4个项目建成投产。这是多年所没有的。另外,明水的哈药集团三精原料药,海伦的天伦华威油脂加工,庆安的铁多金属矿床开采、铅锌矿开采、澳利达无糖型口服液GMP改造、獭兔产业化开发,青冈的糠醛等9个项目近期可投入生产。到年底,还有一批重点项目可开工建设。主要包括全市通乡公路、公检法司设施、市本级的热电联产、现代农业园区、垃圾处理、市开发区的马铃薯颗粒全粉、新型建材,肇东的100万吨延迟焦化、一品彩印包装、绿色葵花仁,安达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诚友饲料、海伦的九三油脂大豆加工、鹿马中草药,望奎的东郊色素,庆安的金绿洲玻璃瓶,北林的大豆蛋白肽、晨环生物农药,兰西的五丰6000锭湿纺等44个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已落实了建设资金,并做好了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近期可开工建设。此外还有37个项目正在积极落实建设资金,今年也可开工建设。
 
  从项目推进上看,今年各级政府都把项目开发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统领,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的重要突破口,强化了领导力量,每个项目都实行了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推进方案、一个目标、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规范了项目管理,改善了项目服务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强化了督促检查力度,确保了项目开发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
 
  记者:据我们了解,今年一季度,全省工业发展形势明显看好,特别是那些以能源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受国际市场刺激,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而我们绥化市属于农业地区,非能源型城市,那么我市工业经济的速度和效益为什么也能达到较高的幅度?请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喜军 市经委副主任:
 
  你问的很好,看得也很准确。近两年省内以能源为主体的资源型城市工业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发展速度,这本身就是对我们绥化市这样的非能源型城市的一个挑战。面对这种形势,为了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今年工业发展目标,全市工业在加大国企改革、规模推进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就是借助能源市场的优势打好机遇牌,发挥绥化自身的农副产品加工优势打好特色牌。具体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支柱行业发展较快。我市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食品、石油化工、医药、纺织、机械、建材六个行业。对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石油、燃料油和燃料酒精生产企业,我们加强了与合作方大庆油田等单位的协调,抓住了市场价格大幅度攀升的机遇,全面增加产量销量,使得这个行业增长速度达到23%。同时,我们组织米、面、油、分割肉、玉米淀粉、食用酒精等食品企业以及医药、机械、建材等行业,大力开拓市场,满负荷生产,使食品和医药等行业增长速度达到了15%—18%,创造了同时期历史新高。
 
  第二方面: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增强。全市工业年利税超百万元企业已有65户,目前这些企业产品对路、机制灵活、运行平稳、市场竞争能力较强,起到了龙头牵动作用。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市的64.6%和87%。全市规模最大的肇东华润酒精公司,一季度实销售收入3.1亿元、利税4500万元,分别比同期增长33%和31.3%;全市利润水平最高的安达庆新油田开发公司,一季度共生产原油5.6万吨,已实现利税1.39亿元,新增加利税4400万元,增长46.6%。
 
  第三方面: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效果明显。近几年全市工业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机遇,重点围绕农副产品资源上项目,瞄准大集团、大企业搞招商。仅去年就实施改造项目70项,完成投资额10亿元,到目前已有32个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投产。其中,绥化大众肉联公司目前已形成了年屠宰80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庆安奈德制药公司自投产后每月的销售额都接近1000万元,明水格林粮食开发公司年产30万吨玉米淀粉项目3月份进入正常生产状态。绥化工业开发区和肇东工业开发区新上的部分项目也陆续投产。今年前三个月,这些新投产项目共新增产值9300万元,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1个百分点。
 
  记者:我是一名记者,但同时也是我市一个普通市民。我在关注全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关心市本级的发展和市区的建设。请问李副主任,今年以来在市本级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上,市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李元学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撤地设市以后,市委、市政府在市本级发展上,进行了总体的构思和谋划,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建设,市本级的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市政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吸纳辐射功能显著增强。特别是今年以来,主要从两个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是加快了以开发区为龙头的市本级经济发展步伐,特别提出要把市工业开发区建设成为市本级经济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平台。二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用经营城市的创新理念来整合资源、刺激消费,加快城市开发建设进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而拉动市本级经济不断登台阶、上水平。今年,市工业开发区和市建设局的领导也在座,请他们具体回答一下这两个问题。
 
  汤学忱 市工业开发区副主任:
 
  首先要感谢新闻媒体对市本级经济,特别是对我们工业开发区的关心和关注。绥化工业开发区是2002年9月经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开发区,位于哈绥高速公路绥化市郊段两侧,目前规划面积5.15平方公里,分医药、食品、轻纺、民营科技、物流等5个园区。远景规划面积为16.5平方公里。
 
  自2003年4月开发区正式开发建设以来,在全市上下的广泛关注和倾力支持下,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在开发区规划范围内共建有各类企业36户。其中工业项目18个,总投资达12亿元。已有三精诺捷制药、大众肉联、天有为电子、溪源制衣、康益食品、银娃乳业、远大电力、蓝天网架、武晓电力等9户企业建成投产,其他项目也正在建设中,将在今年年底前陆续建成投产,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达到销售收入18亿元的经济规模,成为市本级经济的新增长点。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多方筹资近2000万元,建成了园区路5公里、排水干线5公里、输电干线5公里、供水干线3公里,并兴建了通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目前,开发区内已基本达到水、电、路、电话、有线电视、宽带、地下排污管线等“七通”和区内场地平整的“七通一平”标准。
 
  在今年的项目开发建设工作中,我们要增力度、赶进度,力争实现新突破。第一、围绕扩大经济总量,在招大项、上大项上实现新突破。当前工业开发区正处于寻求迅速推进总量扩张、提升整体功能形象的新阶段,为此,我们要把引进大项目、建设大项目作为重点突出出来,不断提高开发区的吸纳能力和发挥集聚效应。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总投资分别达7亿元和2亿元的黑龙江昊天科技工业园、畜牧产业化这2个大项目的引进建设。特别是昊天工业园这个项目,内含7个子项目,其中投资超亿元的3个,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4个。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期工程的玉米变性淀粉、高麦芽糖浆2个项目正在进行紧张施工,预计7月中旬投入试生产。第二围绕发挥资源优势,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上实现新突破。我们要充分依托我市优质丰富的粮牧资源优势和逐步叫响的寒地黑土品牌效应,瞄准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强势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围绕增加品种、扩充规模和延伸链条,进一步发展和做大做强以玉米、大豆、马铃薯及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食品产业。第三、围绕打造优良环境,在加快项目开发建设进程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我们要把市里出台的支持开发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增强工业开发区的吸引力。二是要根据引进项目的投资规模、发展前景以及产业拉动力等要素,对投资大、产品好、效益佳的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一项一议”、“一企一策”的办法,使招商引资更加灵活高效。三是牢固树立“客商就是上帝、一切为了客商”的思想意识,不断探索和完善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和方法,以继续推行和完善项目全程代办制、重点项目领导包扶责任制、项目运作目标制、工程建设现场办公制等“四制”为重点,诚心诚意、倾尽全力为投资商和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与全市上下一道着力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做到“亲商、融商、护商、利商”,进而有力地促进开发区的项目开发建设。努力把工业开发区打造成市本级“经济发展龙头、对外开放窗口和招商引资平台”。
 
  刘玉民 市建设局副局长:
 
  关于城市建设问题,我来回答。城市建设特别是本级城市建设历来是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市政府着重解决的难点问题。因为城市建设的确需要大量的资金。今年市政府经过多次实地踏察和认真研究,从改善投资环境推动经济增长和为老百姓办实事出发,下决心建设和改造一批道路、排水、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目前已经确定的市政项目一共有15个,其中道路8条,广场绿地两个,垃圾处理场一个,路灯安装4条。8条道路主要是中兴西路绥兰路出口道路拓宽改造、路灯安装、电力线下地工程;分区路道路、排水工程;新兴路道路、排水工程,中直南路道路拓宽工程,北辰路道路拓宽工程,还有三条巷路,包括清真寺胡同、育才胡同和北林小学胡同。两个广场绿地,一个是体育公园二期工程,占地3万平方米。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园区广场硬化、绿化和亮化。另一个是市工商行门前绿地改造;垃圾处理场项目去年已经开工,今年续建;四条路灯安装主要是指中兴东路路灯改造、北二西路、行署街和南城路路灯改造。这些项目概算总投资5400多万元。如果资金允许,还将安排一些项目。
 
  为了确保上述项目的实施,市政府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是积极筹措资金,强化市场化运作,保证及时到位;二是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实行“四制”,保证工程质量;三是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推进力度,使工程顺利进展。
 
  目前,这些项目进展情况很好,垃圾处理场、体育公园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绥兰路出口、分区路、新兴路等项目正在进行设计和招投标,5月份将陆续开工,中直南路拓宽和北辰路拓宽项目,由于涉及房屋动迁量很大,目前正在摸底调查,抓紧进行前期准备。
 
  记者:我市是农业地区,农民收入始终是“三农”问题的一个焦点。去年,国家首次出台了关于促农增收的1号文件,特别是在“一免两补”政策的激励下,我市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民收入在大幅度提高,但据我们了解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仍然很低,而且今年农民增收仍面临着生资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那么我想请您谈一下,确保今年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政府重点采取哪些措施?
 
  张宏宇 市农委副主任:
 
  去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通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使农业农村经济出现了可喜的发展势头。农民收入突破历史最高水平,达到2495元,比上年增长17.4%,是“九五”以来的最高增幅。但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还有差距,分别相差了441元和515元。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今年2月份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个1号文件,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更加注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着力构建促农增收的长效机制,力争使全市农民收入在去年的较高基础上增幅达到6%以上。目前,我们重点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高标准抓好备春耕生产。今年我市春耕生产的突出特点是启动早、行动快、标准高。目前全市春耕生产所需资金、物资和技术已基本到位,大田播种即将陆续展开。预计全市春耕生产投入资金25亿元,比上年略有增加;落实优质粮面积1800万亩,比上年增加150万亩,其中绿色食品面积850万亩,增加了30万亩。眼下的主要问题是倒春寒和东涝西旱。在此也提醒农民朋友们,北部地区和低洼易涝地块播种时间不要太早。
 
  二是整顿农资市场秩序。市委、市政府前不久专门召开了一次农资市场整顿会议。目前,各级农业、物价、工商、质检等部门都在密切配合,对农资市场开展拉网式的检查和排查,现已查处了一批制假售假行为,并准备在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对化肥等重要农资价格的非正常上涨,也及时采取了价格干预措施,主要是实行差率控制、价格备案和明码标价制度。对大庆生产的尿素采取最高限价,其最高零售价每吨不准超过1950元。在此也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们,购买化肥等生资时,要注意索取发票,注意查看价格标签。
 
  三是认真落实“一免两补”政策。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市的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的发放工作从3月中旬开始启动,目前已基本发放到位,全市共发放直补资金28694万元,占发放额29017万元的98.89%;发放良种补贴资金3159万元,占应发放额3900万元的81%。减免农业税和特产税政策今年继续实行。
 
  四是大力抓好劳务输出。今年我市把劳务输出的目标定位在素质型输出基地的建设上,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扩大技能型的输出比例,稳定和提高转移就业率。年初以来,全市通过各种渠道内转外输劳动力已达43万人,占全年转移计划的近60%。
 
  记者:一季度我市财政收入在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完成情况较好,可以说成果喜人,那么请您谈一下应如何巩固这种良好态势,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确保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李长祥 市财政局副局长:
 
  一季度,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比较理想,走势较好,成绩喜人。在增值税转型、提高企业所得税计税工资扣除标准等诸多政策性减收的不利因素下,全市财政预算执行呈现出的特点,我用这样两句话可以概括:
 
  第一句就是财政收入实现了三超。就是超预算、超同期、超历史。
 
  第二句就是财政重点支出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不拖不欠,低保及社保支付有效的兑现。
 
  我用下面一组数字来充分说明以上阐述的观点:一季度,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6659万元,同比增长12.82%,为年度预算的27.02%,超正常进度2.02个百分点,较GDP增速快2.72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3388万元,同比增长27.71%。
 
  如何巩固当前财政预算执行的良好发展态势,保证全市经济稳步增长,我认为就财政而言,要继续加大四个力度:
 
  一要继续加大财源建设工作力度。加强财源建设工作,狠抓生财、聚财是财政部门一个永恒的主题。要侧重三个方面:一是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发展稳固基础财源。二是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业改组、改造、改革壮大主体财源。三是重点支持招商引资,大上项目培养新兴财源。培养新兴财源大有潜力,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因此,在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要大规模推进,多层次延伸,规范化运作,全方位展开,在全市上下形成强烈的氛围。通过上述生财、聚财的渠道,促进财源建设工作,做大财政收入蛋糕,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增强财政的支撑能力。
 
  二是继续加大收入征管工作力度。在通过支持和配合税务部门依法征收,确保税收收入足额入库的同时,侧重要在非税收入上大做文章,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确保税费颗粒归仓。就是通过“财政直接征收与委托征收,集中征收与分散征收,固定征收与流动征收相结合”的非税收入征管新机制,构建覆盖全市的非税收入代收平台,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三要继续在优化支出结构上加大工作力度。全市上下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节约,增收节支,开源节流。财政支出,重点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其他各项支出要从严控制。要调整支出结构,控制财政供养范围,严格控制人、车、会等弹性支出。
 
  四要继续加大财政改革力度。就是要巩固政府采购成果,节约财政资金,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转,扩大部门预算改革范围,尽快建立以综合预算为编制原则,以零基预算为偏制方法,以集中统一支付方式的预算编制新机制,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举报电话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报道
·贯彻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难忘2008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图 片 新 闻
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
“春之声”民族音乐会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